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课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9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杨氏之子》全文一共才55个字,并无什么生僻晦涩的字眼难以理解,在引领学生走进这个故事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象孔君平和杨氏子的心理活动,感受语言的精妙和风趣,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编写课本剧等方法理解文言文
2.利用多种学习方式品味“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感受杨氏子应答的机智巧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古文韵味,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言文。
难点:品味“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感受杨氏之子应答的机智巧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感受文言
1.板书课题《杨氏之子》。
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2.齐读课题。
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小结。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这是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诣(yì) 为(wèi) 应(yìng)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3)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古代文人雅士崇尚的不仅仅是满腹诗书,还要能口吐莲花,譬如苏秦游说六国、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杨氏之子》作为《世说新语》的典型文章,此处设计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雅致所在。
(三)自主学习,理解课文
1.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试着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如果有不明白的同桌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
(1)预设词语:
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引导学生分清句子中家禽的意思,这里的家指的是孔君平家,禽指鸟类。
(2)预设句子:
梁国杨氏子9岁,甚聪惠。
(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个9岁的儿子,十分聪明。)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君平来拜见杨家小儿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叫小儿出来。)
为设果,果有杨梅。
(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招待孔君平,水果中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家小儿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家小儿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
3.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齐读课文。
语文教学提倡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作为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去感知文言文大意,领悟该篇文言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四)品读文言,感受聪慧
1.这篇文言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找一找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慧?
2.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一边读一边思考,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预设: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作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跟他开玩笑。)
3.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4.小结。
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加上“未闻”一词,杨氏之子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5.有感情地朗读二人对话。
鲁迅曾称赞《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简洁生动,隽永传神,是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通过节奏、语调、韵律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
(五)发挥想象,巩固拓展
1.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会怎么想?
2.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杨氏之子(聪惠)。
3.比较“慧”与“惠”的含义。
(惠同慧,聪慧的意思,但惠除聪明,还有有教养、有礼貌的意思。)
4.小结。(www.daowen.com)
语言的艺术来自智慧。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5.如果来者是牛君平、马君平,杨氏子又会如何回答呢?牛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
马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
(六)熟读成诵,课外延伸
1.同学们对课文体会很深刻,请大家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次朗读课文。2.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
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全班背诵。
3.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4.收集生活中的精彩对白,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全书共一千多则小故事,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逸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杨氏之子》编在“言语”门。由此可见,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是要表现人物之间的言语机智,主要不是来刻画一个“聪惠”的儿童形象。题目为编者所加,给人的错觉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其实这应该是描写对话场景的一篇小古文。
教者教学时,力求体现真学语文的特点,真学,真实,真情。
教者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渗透语用意识之我见
——《杨氏之子》教学片段与思考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让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兴趣的同时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前谈话,尝试语用
教学片段一:
师:吾姓罗,名蓉,云南昆明人氏,爱旅游,好读书,乃教师是也。同学们能否说说,我的姓名、住址、爱好、职业是什么吗?
生:您叫罗蓉,是云南昆明人,喜欢旅游和读书,职业是老师。
师:同学们能像老师这样介绍一下自己吗?
生1:吾姓王,名东,云南芒市人氏,爱运动,好读书,乃学生是也。
生2:吾姓林,名宏宇,云南芒市人氏,爱唱歌,好跳舞,乃学生是也。
思考:通过带有简单的文言文意味的课前谈话,让学生感到新鲜,并在老师的自我介绍中,初步了解一些文言用词,如人氏、乃等,同时还了解到老师的姓名、职业、爱好等,使学生能仿照这样的句式介绍自己,既做到学以致用,也使学生感到文言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奥,为学习课文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自主学习,感受语用
教学片段二:
师:在读的时候,同学们认为哪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注意?
生1:“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字,很容易读错。
生2:“应声答曰”中的“曰”字容易和“日”混在一起。
生3:我在读的时候,发现“为设果”的“为”字是个多音字,在课文中应该读wèi。
师:“为”在这里表示的是给、替的意思,“为设果”的意思是给客人摆上水果,把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写在学习单上。
师: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同学们都读准了吗?
生:我知道,是“应声答曰”的“应”字。
师:对,知道为什么读yìng吗?因为“应声答曰”的意思是刚问完问题就能马上回答。请同学们把字音注在书上。
师:我们在读多音字时,是根据它的意思来正确选择它的读音的,现在来读两遍(为设果、应声答曰),一起再来读这句话。
思考:教学时,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字的读音难读。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发现“为”和“应”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和意思需要特别注意。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在读多音字时,就是要根据字的意思来选择正确的读音。这样,既让学生自主地发现了多音字的读音,又指导了学生正确选择多音字读音的方法。
教学片段三:
师:其实理解古文和理解诗句的方法是一样的,请同学们谈谈平时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句的?
生1:我在理解古诗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家长。生2:我遇到不理解的文字就上网查资料。
生3:我是看课文后面的注释。
生4:有时候看看古诗的插图,也能猜出古诗的意思。
……
师:你们说得都很对,根据同学们说的方法,我们可以总结出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有:(1)借助图片、注释来理解;(2)查阅资料和工具书;(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杨氏之子》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中有些词挺难理解的,你们可以借助注释,再运用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看看能不能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课件出示一些难理解的词的意思)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有困难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不了的,一会儿大家一起来解决。(学生交流、反馈)
师:还有哪些问题是小组没解决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学生回答略)
思考:学生虽然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学生已经学习过古诗,已经能够理解诗句意思。因此,教师要把理解诗句意思与理解古文意思有机地联系起来,总结出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尝试着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在一些难懂的地方给予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交流理解古文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
(三)感悟聪慧,学会语用
教学片段四: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文言文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找一找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慧?
生1:课文是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这句来写的。
生2:从杨氏子听到孔君平的话马上就能作出回答可以看出他很聪明。
生3:从杨氏子能够听出来孔君平是和他开玩笑,并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立刻作出反应,回答孔君平的问题,看出他很聪明。
师: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边读一边思考,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生1:杨氏子回答得很快。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甚聪慧,你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回答很妙,可以和同桌讨论。
生2:从“未闻”一词可以看出,因为杨氏子没有直接说出来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鸟,而是说从来没有听说过,说得就比较好听。
生3:我还从“夫子”一词看出杨氏子很有礼貌,很尊敬长者。
生4:我也是从“未闻”一词看出杨氏子说话很委婉,回答很巧妙。
思考: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借助对人物语言的揣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受杨氏之子的风趣和机智、幽默与委婉,从而让学生懂得语言的艺术来自智慧。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教学片段五: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来者是梅君平、黄君平,杨氏子又会如何回答呢?谁来替他回答?
出示:
1.梅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_。
2.黄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_。
生1:儿应声答曰: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
生2:儿应声答曰:未闻梅子是夫子家果。
生3:儿应声答曰:未闻梅花鹿是夫子家禽。
生4:儿应声答曰:未闻黄河是夫子家河。
生5:儿应声答曰:未闻黄金是夫子家矿。
……
思考:文言文教学要避免忽略语言的表达形式,过于挖掘人文内涵。教师在让学生体会杨氏之子聪慧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仿创“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句式训练,使学生在笑声朗朗之中应声而答,充分体会到文言文语言的精妙,既迁移运用了文言文语言的表达形式,又培养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