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司马光》
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文本内容——人文主线。
讲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故事:有一天,一群孩子在庭院里游戏。一个小孩爬上了一口大水缸,一不留神,掉进了水缸里。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砸水缸。水缸破了,水流了出来,小孩得救了。从故事中学生感受到司马光身上的美好品质。
2.课后习题——语文要素。
课文简短,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比如戏、群、众、石。教学时,可以利用给这些字组词的方法,使学生知道这些字的意思,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相通的地方,同时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理解课文句子的意思,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通过对比阅读,明白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的不同。
3.单元位置。
《司马光》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这里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还要勾连已有知识,读出古文的韵味,同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边读边想,明白写清楚一件事的几个要素。
(二)学习者分析
1.针对课文内容理解。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前测。
这个故事你听过吗?全班42个学生,40个学生听过这个故事,理解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基础。30位同学掌握了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2.针对学习能力掌握。
全班学生都掌握了默读的方法,但是带着问题默读,25位学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这节课上加强训练。
3.针对文章的表达。
全班32位学生知道写清一件事情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但是怎么一边默读一边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还是困难的,需要老师给学生搭脚手架。
(三)学习目标确定
1.学会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通过跟读课文,学会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古文的意思,从故事中学生感受到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
4.通过诵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学习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解释全文,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五)教学流程
环节一:积累复姓,书写生字
教师活动一:
1.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积累了哪些复姓?
2.范写“司”,提醒学生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横折勾里面的“横”和“口”应该稍稍向左露出来。
环节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师活动一:
1.我们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这些生字你一定会读,我们来“开火车”读,指名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庭、跌、众、弃、持
2.这些难读的字,你也会读吗?
教师活动二: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
(3)你们发现这篇文章和原来学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活动三:
1.指导学生读出韵味。
(1)这一遍,老师和你们一块读,老师读黑色部分,你们读红色部分。“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颠倒过来,再读。我们怎么能读得如此好听呢?
(3)指名再读——齐读。
环节三:默读课文,感悟品质
教师活动一:
(1)借助插图、注释、联系上下文、给字组词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2)指名回答:你知道了哪句话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的?
教师活动二:
1.谁来完整地把课文的意思说一说,注意,他说一句课文的意思,我们就读一句课文。
2.这样的对课,可真好玩,我们再来一遍,这一次我说意思,你们来对课。
3.课文的意思弄懂了,我们再来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齐读课文。
教师活动四:
1.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表示人物的词语,再想想他们都指谁?
2.司马光做了件什么事?请你在默读课文,用_____勾画下来。(相机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司马光?(机智,勇敢)
3.请一边默读一边想: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他的聪明和勇敢。
4.看图再读,读出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5.他为何这样做?一边默读,一边在课文中找原因和结果。
环节四:书写生字,尝试背诵
教师活动一:(www.daowen.com)
1.故事你也会说了,生字你肯定也会写了,拿出生字卡,认真书写。(相机评价)
2.生字会读了,那么请你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占格及书写,然后认真把生字书写在( )里。
戏于( ) 足( )( ) 皆( )去 光( )石击瓮
3.书写完了,请同桌互相看看,他们写得全对,请给他一个笑脸,如果写得好,再给他一个笑脸。
教师活动二:
1.看着生字单,读课文。看图读课文。
2.听着音乐尝试背诵课文。
3.总结。
小古文是我国文坛上的一大瑰宝,你今后可以用上哪些方法学习小古文?
学生活动一:
1.书写生字。
2.利用评价表,互相评价。
学生活动二: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难读的字。
学生活动三: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按照评价表,进行互评。
4.通过微课梳理,初步发现小古文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活动四:
1.师生共同读课文。
2.自主找到朗读古文的秘密。
学生活动五:
1.同桌利用理解古文的方法交流学习古文。
2.指名交流课文意思。
学生活动六:
1.指名回答课文内容。
2.互相补充。
3.通过对课,巩固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七:
1.带着问题默读并思考。
2.通过默读,理清文章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
3.感悟司马光的人物品质。
学生活动八:
1.书写生字。
2.利用评价表互相评价。
学生活动九:
1.多种途径尝试背诵课文。
2.利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其他的小古文。
3.板书设计。
司马光
(起因)登跌 借助注释
(经过)持击 单字组词
(结果)破活 图文结合
联系上下文
4.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想一想,从少年司马光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2)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同学听。
教者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通过微课,对文言文的特点进行梳理,让学生能够对文言文的文体特征有初步认识
2.利用反复对比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阅读
(1)现代文和小古文对比,感受小古文语言简洁的特别。
(2)司马光和其他孩子对比,感受司马光的聪明和勇敢。
(3)抓住关键词语,懂得要写清楚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真学语文中,我们倡导深度学习,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就像箭稳稳地射中靶心。结合统编教材的双线组元的编排特点,落实语文要素就是需要用整合思维来对教材进行单元整合,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切实把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融入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之中,让学生在单元整体学习的进程中不仅亲历了言语实践,还获得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这节课的教学预设不是着眼于一节课,而是着眼于整个单元,从一篇走向一组,根据人文主题把几篇文本串成一条线。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学科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完全投入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中去,并依此统整教材,落实语文要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