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对一件事物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师只要遵循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并把其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就能起到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表演和恰当的引导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情境,带动大家一起想象课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想象课文中的最后结局和学生想要的结果是否一致。
例如:教学寓言《小公鸡和小鸭子》时,如果只简单地的带领学生读一遍课文,也许学生并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他们会对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产生兴趣,如果教师先把这个寓言以童话的叙述形式讲给学生听,然后通过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故事场景,一定会让课堂更加生动,学生一定会印象深刻。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他们走进草地里。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小公鸡看见了,捉到虫子就给小鸭子吃。他们走到小河边。小鸭子说:“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小公鸡说:“我也去。”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忽然,听见小公鸡喊救命。他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小公鸡上了岸,笑着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www.daowen.com)
相信学生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锻炼了想象力,而且能深刻地记住这个寓言及寓意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并循其心理发展规律把课文和满足学生好奇心的愿望通过教师富于感染力的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是一个提高教学质量的良策。
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懂得把语文教学与心理学相结合,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情况分析学生所学知识的情况,了解他们是否真正学会了运用知识并在不断扩充知识面、增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提高对字、句、篇章的阅读、表达以及与同学和教师表述沟通的能力,让小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学习的最初阶段能锻炼出很好的语言逻辑思维,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培养出合格的小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