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升语文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

提升语文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纵观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四分之三的时间被耗在大量课文分析上,而用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上的教学时间却不足四分之一。这种讲读分析和语言运用的教学时间分配的结构性失调,会造成学生只懂书面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将知识灵活运用。真学语文以灵活运用为要。这一自然段用词选句、语言风格具有示范作用。

提升语文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际工具。然而纵观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四分之三的时间被耗在大量课文分析上,而用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上的教学时间却不足四分之一。这种讲读分析和语言运用的教学时间分配的结构性失调,会造成学生只懂书面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将知识灵活运用。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英国语言学家帕尔莫博士也指出:“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与规则,而是应该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运用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真学语文以灵活运用为要。因为对学生进行语文学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把字写正确,能把话听明白、说清楚,能把文章读通顺、写流畅。所以,真学语文下的课堂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文作为语文知识载体和例子的作用,使学生通过这一个个例子去学习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生动的描述、巧妙的构思……更重要的是,为了让所学知识真正落地生根,关键要练,而且要做到随时随处练。张志公先生曾说:语言是个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能生巧。因此,有语文意识的老师,课堂上定会抓住这些隐含语文学习价值的关键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现学现用,活学活用。

如教学《杨氏之子》一课时,引导学生抓住“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句话来理解杨氏之子甚聪慧的人物特点的句子后,笔者利用文中这一典型、规范的句式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

师:如果来者是黄君平,黄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生1:儿应声答曰:“未闻黄瓜是夫子家瓜。”

生2:儿应声答曰:“未闻黄牛是夫子家禽。”

生3:儿应声答曰:“未闻黄河是夫子家河。”

……

有了文本典范的引路,一时间,孩子们文思如涌。学生迁移运用,既学会了表达,又领悟了杨氏之子的聪慧,更觉得文言文不难学。

再如三年级的《花钟》这一段的教学: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蓄薇花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这一自然段用词选句、语言风格具有示范作用。教学之前,教师就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在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感知这一段写了各种花的开放时间不同,更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各种花的不同特点,准确生动地描述的。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对比感悟,让学生明白同是写花开了这个意思,却能结合花各自的特点,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述:牵牛花是吹起了喇叭,用上了比喻;蔷薇花是绽开了笑脸,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万寿菊是欣然怒放,形容开得很茂盛;昙花是含笑一现,指出了花期很短……这样的比较与赏析,把花的千姿百态、千娇百媚描述得栩栩如生。

有了这番领会与积累后,课堂上进行即时拓展:还有哪些花吹起小喇叭?学生很快就明白,写百合花、茉莉花都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

可见,教学中,只要老师们心中有语言,学生必定随时随地能得到语言的有效训练。而且这种现学现用,更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

(一)心知其故,读写一体

语文的学习就是语言文字的训练,真学语文的课堂要求学的是字词句篇,练的是听说读写。这里仍强调练,不过练有办法。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取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得让学生们也知其故。”

心知其故实则就是掌握规律,讲求方法。针对当前阅读与表达失衡的现状,真学语文的教学倡导构建理解与表达并重的课程体系,将阅读教学指向写作,做到方法迁移,读写一体,读写结合。

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指导:《学写导游词》

如果老师生硬地介绍导游词怎么写,做这些技术上的指导,学生没有深刻的体验,必定写不好。如在一次全国大赛上,一位教师首先巧妙地出示了两段文字作比较。

文字一:《赵州桥》选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文字二:赵州桥景点导游讲解词

欢迎各位游客来到赵州桥参观游览,我们首先欣赏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大家看到了什么?对,是龙,一条条栩栩如生的龙!

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细细观赏。这两条龙,相互缠绕,嘴里吐着水花,人们叫它缠缠绵绵;这一场是飞龙在天,你们看,两条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这一场就是大家熟悉的双龙戏珠。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看,这些龙都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四爪的、尾巴细长,没有鳞片,身体短而有力,这就是龙的特点。你们看所有的龙都雕刻得太逼真了,像活的一样。接着大家自由参观,拍照留念,不过请注意保护文物,不要乱涂乱画!

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两段文字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通过朗读、比较、分析,学生们一下子了解了导游词的特点:

(1)导游词注重跟游客的互动与交流。如开头的问好、结尾的提示以及中间的互动等。

(2)介绍时语言简单明白,让人容易听懂。

(3)不仅讲解风光,还要做相关知识、典故或传说的介绍。

学生掌握了导游词的特点之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景点进行习作操练,随后,自改互评,推荐到班级展示,师生共评共改,这一操作目标达成度极高。而最主要的功劳在于对两段文字的对比赏析上,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一下子切中了导游词的要点,知道了如何写导游词,学生们也知其故,再依照这样的规律,自然产生迁移运用。

再如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科学小品文《鲸》的教学,教师要始终牢记,科学小品文教学提升语文素养,必须注重言语实践,必须让学生在了解内容、品味语言中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

因此,在教学中,体会科学小品文的表达方法、语言的准确规范才是本课教学的根本。所以对于这一段一位老师是这样执教的。

师:老师发现,为了把事物“说明白”,大家都用到了四种常用的说明方法。那么,是不是只要用上了就一定能够说明白呢?

生:不一定。

师:怎样“恰当使用”呢?习作例文《鲸》可以给我们启发。预习时大家借助课后题和批注,找出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www.daowen.com)

出示课文: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进行引导:

首先请学生齐读这个“作比较”的句子。

师:大的动物有很多,作者为什么不用其他动物作比较?

生:因为大象是我们常见的动物。

师:所以,可以选什么样的事物作比较?

生:要选用我们常见的事物进行比较。(相机板书:熟悉)

师:那咱们把“象”换成“大型陆生动物”,好不好?

生:不好,因为我们不知道“大型陆生动物”到底是什么?

师:所以,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事物作比较?(相机板书:具体)

教师最后设计点评:因为熟悉,所以易懂;越容易让学生明白,就越恰当。使学生明白要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老师对学情有了了解后,可以以习作例文为学习工具和支架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进阶发展。

(二)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堂上,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性,他们可以各取所需,自主安排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进有趣的汉字”,学生围绕汉字的起源、谜语、歇后语、谐音对联……自由组合分成四个小组。

第一小组:汉字寻踪。通过查资料等方式,追溯汉字的源头。

第二小组:谜语乐园。通过对谜语的组成、起源、分类来开展猜谜大会。

第三小组:谐音荟萃。对谐音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小组,分工寻找、捜集具有谐音的对联、歇后语、故事,分享展示出来,让大家感受谐音的魅力。

第四小组:从生活出发,寻找生活中的谐音广告、宣传牌、谐音笑话,从而理性、客观地评判它们。如车行的广告板上刻有“骑乐无穷”;洗碗阿姨给自己取了个牛气的名字叫“瓷洗太后”。

教学中特别有意思的是关于这些谐音广告给大家的启示,课堂上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的说:这些有创意的广告,有利也有弊,利的是起到了宣传的作用,较好地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弊端是长此以往,会误导人,错别字也会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说:这些创意,给我的写作带来了很大启发,首先是作文的题目要醒目。如人们一看到“瓷洗太后”等字眼,便有想去看个究竟的冲动;其次写作也要产生联想,像洗碗阿姨,天天洗瓷碗,不由得就想到了慈禧。作文也是如此,有了联想,文章才有看点。

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汉字的认识,丰富了知识,培养了搜集、处理、甄别信息的各项能力,同时还引发了思辨,学会了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不仅仅这些,在实实在在的实践中,学生们的语言智慧变得丰厚而灵动的同时,思想情感也变得丰富而细腻起来。由此可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收获就是无限的了!

(三)真学语文赏识是手段

赏识教育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的本源就是出于对学生的爱。赏识教育是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学生的一言一行。它能重塑孩子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赏识教育课堂中,教师的心始终放在学生身上,做到爱心、耐心、细心相结合,脸上总是挂着亲切的笑容,让学生忍不住想去接近;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轻松的,似乎每个孩子都是教师的宠儿,关注每一个孩子,用精炼简洁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孩子,用亲切真诚的语言去肯定鼓励孩子,用幽默丰富的语言去化解回答错误时的尴尬,让每个孩子都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在儿童的世界里,老师的夸奖和鼓励是最伟大的,教师要善于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课堂中用不同的方式表扬他们,让学生们始终保持热爱学习的心。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们会斗志昂扬,总是跃跃欲试。正如有人说,老师走进课堂以前,一定要准备好一百顶“帽子”,随时给学生戴上。

我在教学《杨氏之子》时,就充分地体现了至真课堂中的赏识手段。

课前谈话:

师:我们是初次见面,我做个自我介绍,吾姓罗,名蓉,云南昆明人氏,爱旅游,好读书,乃教师是也。谁能像这样也介绍一下自己。

学生开始仿照句子进行自我介绍,我相机鼓励学生,“甚聪慧”。学生通过说话练习明白了文言文也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不是那么神秘的。

在工作室老师对我的课堂进行观课后,一位学员老师这样写道:

以罗蓉老师执教的《司马光》来说吧。在课堂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罗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人本化学习环境。罗老师做到了“一碗水端平”,没有偏向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的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寄予了好的期望和信赖。如在引导认真听讲的学生的同时,不忘关注开小差的学生,“为什么罗老师提问你?那可是有原因的哟!”用提问的方式巧妙地提醒学生专心听课;在提问时,经常说“刚才是男同学发言,现在我想请位女同学来试一试”“我看看还有哪位同学没有发过言”,不仅关注到不同性别,还关注到了与每一位学生交流互动。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尊心,所以罗老师能结合学生的性格、品质、课堂习惯等实事求是地给予学生中肯和赞赏性的评价,评价学生的语言也非常的贴切、到位。

如运用“我特别喜欢她的声音,我记住了她”“读得多用情啊”“小眼睛闪着光”“你真聪明”“字音读得非常准,声音也很洪亮,不愧是个小男子汉”“有双金耳朵”“会自夸”“未来的播音员”“我喜欢她”“字音读得非常准,如果声音再洪亮些,那就太了不起了”等等,朴实、自然的语言让孩子们有很大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善于提醒学生,“为什么罗老师提问你?那可是有原因的哟!”用提问的方式巧妙批评学生。

在整堂课中,罗老师以公平和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欣赏、接受和喜爱每一个学生,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学生身上的一点进步,罗老师都用敏锐的眼光发现这个小小的进步,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称赞,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不适合用语言来交流,或者用语言达不到效果,罗老师就用一个安抚的动作,一个满意的微笑,或者一个赞许的目光去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赞赏和期待,更具有激励作用。

所以,从课上的每一句鼓励,每一声关怀,甚至每一个动作,举手投足间都可以感受到老师对孩子们的关爱,孩子有困难就慢一点,孩子学习快就要他多分享一点。孩子从害怕到积极融入,没有爱是做不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