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真正学习语文,情感投入至关重要

真正学习语文,情感投入至关重要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想要和学生之间建立稳定的情感桥梁,老师就必须做到对语文教学真情实感的投入,对学生有真情实感的关怀。(一)对语文教学真情实感的投入不少教师总以为把课上完了,书教完了,作业批改完了,任务就完成了。在讲到杨氏之子的聪慧表现在哪里时,同学们很快找到相关句子。真学语文强调的是老师的真情投入,不断地在课堂语言交流和互动中和学生建立情感纽带,促使学生在入情入境中感受学习,加深体验,生动学习。

真正学习语文,情感投入至关重要

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学过程也因此包含了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作为老师,我们不仅关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和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和滋润。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博士佐藤学在他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了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书中指出:“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敬、每个学生都能放肆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把老师当作朋友,就会感到一种亲切感,就敢于向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去展示和分享。同时,对老师的教导也就越容易理解与接受。由此可见,只有先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课堂上才能配合默契,心有灵犀。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师生间情感联系的紧密程度决定了课堂是否具有效能。而想要和学生之间建立稳定的情感桥梁,老师就必须做到对语文教学真情实感的投入,对学生有真情实感的关怀。

(一)对语文教学真情实感的投入

不少教师总以为把课上完了,书教完了,作业批改完了,任务就完成了。这充其量只是把教书当成一项养家糊口的工作来做,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但如果把教书当成一项终身热爱的事业的话,老师自然会对这一职业投入一种特别的情怀,深知自己的责任,并形成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人生中有无数的选择,自选择成为一名教师那一刻起,就应该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并为此倾注满腔的热情。只有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到这种平凡工作中,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学校的认可。当你站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时,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材的神圣使命就传到了你的手中,教师的肩上就扛起了祖国的未来。为了传承知识、塑造灵魂、提高全民素质,你们需要扎根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用心浇灌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也正是这份神圣的使命,让教师成为民族希望的引领者。

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投入真实的情怀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正如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中所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一堂有情怀的语文课,应该是把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调动起来,让孩子们都能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有了热爱教学的情怀就敢在课堂上等待学生,就能不让任何一位学生掉队,舍得在课堂上停下脚步来等待,关心、赏识孩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心,对他的赏识,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感受到老师像朋友一样,情绪也就越来越高,课堂也越来越轻松,最后孩子们的思维也开始发散,他们才会真正地热爱这堂课,才会热爱他所学的知识。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次在借班执教《杨氏之子》时,我注意到座位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孩子,从开始上课就低着头,不敢抬头看老师,也不敢看旁边的同学,同学们在大声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从来就没有张开嘴,同学在发言的时候,他也很默然,仿佛今天的课堂与他无关。在讲到杨氏之子的聪慧表现在哪里时,同学们很快找到相关句子。“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此时,我突然发现他抬起了头,看了我一眼,也许这只是他的一个无意识的眼神,我想,在我的课堂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于是我快步走到他的面前,对他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把这个句子读出来的,你有信心吗?”他抬起了头,看了我一眼,很快又低下了,其实从他那怯怯的眼神当中,他一定是觉得有点难,但是我没有放弃他,我继续对他说:“没事儿,只要你站起来,就是一种进步。”听了我的话,他站了起来,我马上竖起了大拇指,接着又对他说:“你能读一个字,就读一个字,只要你发出声音,这又是一个进步。”这个时候他嘴巴动了一下,可是没有任何声音发出来,我依然用眼神鼓励他,可是他还是不敢读,于是我请他的同桌和他一起来读,同桌读完了,他依然没有出声。这个时候,我在想,难道真的要放弃他吗?这毕竟是节示范课,那么多的老师看着我,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呢?但是如果这次我放弃了,可能以后他更不敢参与班上的学习了。“你和他一起读,女孩子的声音大一点,你小声地跟着读。”这次的鼓励终于起了作用,他开始读了,声音很小很细,但是呢,我很欣喜,他终于读书了。“这一次读,你的声音大点,同桌的声音小一点,我们再读一遍,你会读得更好!”这一遍他的声音稍微洪亮了一点。“最后一遍,只是你一个人读,但是我给你一点勇气,我把手放在你的手上,让我的力量,传达到你的手心中,来大声地读这个句子。”这个时候,他洪亮地把这个句子完整地读了出来,此时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此时的他,抬起了头看着我,脸上有点微微的笑容。接下来,我一边上课,一边观察这位同学,只见他嘴角已经微微上扬,眼神也随着我的手势,随着我的身形在转动。他已经在默默地开始学习了,临近下课时,大家都在抢着回答“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此时,这个男孩也是这节课上第一次主动地举起了手,我特别的高兴,我连忙走到他的面前说:“这个问题,你回答完,我们就下课了。”他站起来自信地回答,回答完毕,全班又一次响起了掌声。

对语文课堂教学投入真正饱含热爱的情怀,课堂才会洋溢着老师的真情和学生学习求索的热情,而不只是充满冷冰冰的知识。真学语文强调的是老师的真情投入,不断地在课堂语言交流和互动中和学生建立情感纽带,促使学生在入情入境中感受学习,加深体验,生动学习。

(二)对学生的真关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学不是作秀,课堂也非少数优秀学生的舞台。现代课程论之父美国教学论专家泰勒指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些什么。因此,语文课堂的效率不仅取决于老师教得怎么样,也取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而老师对学生进行真情实感的关怀是实现真学语文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1.关注全体,眼中有学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让学生学。特级教师贾志敏一贯主张淡化自己、突出学生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眼中一旦有了学生,就会在上课前提前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转变教学方式,适时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以学定教,达到教和学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如:《棉花姑娘》一课,该课文讲了棉花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蛀虫。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治不好棉花的病。正当虫子们得意地吸食着棉花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又快乐地生长着。

这篇课文寓科学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但是有的老师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棉花的特点、作用及在生长中遇到的问题都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如果生硬地讲解,只会让学生感觉苍白无力,兴趣全无。于是,教师以情唤情,从“姑娘”一词入手,对这个词进行字形分析、朗读感悟,唤醒学生对棉花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对蛀虫的介绍及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蛀虫产生厌恶之情。因为爱棉花之深,所以恨蚜虫之切,才有了后面的求医之急。在这一个例子中,正是因为老师眼中有学生,才能想到用“以情唤情”的方法,才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与滋养

2.在关怀中给予学生发展性评价

真学语文倡导对学生的真情关怀和肯定,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地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可见,人人都渴望得到赏识与认可,学生也不例外。课堂上,教师准确、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能够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味地给予学生积极评价,相反,笔者认为老师对学生最有益的关怀就是实施发展性评价,这与新课程改革的要点不谋而合。

所谓发展性评价,就是要以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一个学生,让评价彰显出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所在。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而在改进。”这意味着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给予的发展性评价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收获明显的进步和成长。而将发展性评价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注重鼓励和耐心引导,避免“一锤敲定”的否定评价。对于举手发言的孩子来说,我们应该对其中正确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对其中出现错误的回答进行温柔指正和耐心引导,并给予学生重新实践的机会。(www.daowen.com)

例如:在一次教学中出现这样一个案例。老师要求学生说出“慈祥”一词的含义。

师:你能说说“慈祥”的意思吗?

生:慈祥,就是满是皱纹的脸。

从语法角度来分析,这绝对是错误的。但老师没有马上表明观点,或请他人代答,而是耐心地追问

师:“慈祥”可以从哪里表现出来呢?

生:脸上。

师:对,你刚才的想法有正确的地方。但能不能说“慈祥”就是脸呢?

生:不能。

师:是不是所有的脸都能表现“慈祥”呢?

生:只有老人的脸才能表现慈祥。

师:你的想法又进了一步,很好!那是不是所有老人的脸都能表现慈祥呢?例如老巫婆,也能表现出慈祥吗?

生:不,善良的老人才是慈祥的。

就这样,教师放慢了节奏,一步步引导,耐心静听花开的声音。

总而言之,真学语文下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着发展性评价的课堂,也是一个轻松愉悦,允许和包容孩子出错的课堂。孩子身处这样的课堂中,可以时时刻刻地感受到被关怀、尊重和爱护,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也因此增加,从而更容易达到真学语文的目的。

作为教师,要真诚地让从来不敢在课堂上发言的孩子树立起信心;要耐心地让读课文结结巴巴的孩子通顺地读完一段话;要努力地引领学生经历不懂到懂,不会到会,错误到正确,失败到成功的成长历程……这样的教学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确,学生的成长才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