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社会的条件下,包装设计处于萌芽时期。当人类文明的曙光刚刚来临时,远古先民在长期的群居生活和辛勤劳作中,将大自然恩赐的竹、木等植物的茎叶,动物的皮、角等天然材料,如树叶、竹叶、荷叶、芭蕉叶、树皮、牛皮、羊皮、葫芦、鸵鸟蛋壳、海螺壳、竹筒、牛角、骨管等,用来做容器。这些未做加工或仅做简单的加工就被用来盛放和贮存生活必需品的自然物,就是原始形态的包装。在原始形态包装中,用葫芦、竹筒或椰子壳等现成的自然物作为液体容器,可算是最方便的包装。用来包装固体物品的,如用竹、草等自然物编成的箩筐,起源也很久远。殷墟甲骨文中有不少表示容器的文字,其中“蒉”就是用草或柳条编的筐。
在山东省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上,曾出土骨针管4 件。它们是用来包装缝纫用的骨针的容器。其中用兽肢骨制成的一件骨针管,长9.5厘米,内贮细骨针8 枚;用鸡胫骨制成的一根骨针管,长6.3 厘米。虽然骨针在当时还不是商品,但为了便于使用和贮存保管,采用骨管作为包装容器,可谓“巧夺天工”。
利用自然物作为包装的习俗,在我国至今仍有所保留。用荷叶包装食品;用蛤蜊包装润肤油;特别是端午节的粽子,用箬叶包裹着香喷喷的糯米,至今仍深受男女老少喜爱,真可谓“千古包装”。
陶质容器的出现,是古代包装史上的巨大进步。它是最古老的人造包装容器。与直接利用竹木等自然物作材料的包装容器相比,它通过人的加工制作,已经改变了原料本来的属性,而获得许多新的特性,包括耐用性、防腐性、防虫性、造型的可塑性等。因此,被大量制作,并逐步改进和美化。(www.daowen.com)
早期的陶器,迄今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都有所发现。而其中最早的是我国广西柳州大龙潭鲤鱼嘴遗址出土的绳纹陶,距今已有12000余年的历史。据考证,西方陶器起源于东地中海周围地区,包括中近东各国、爱琴海地区和古埃及。然后,从那里传到意大利及欧洲各国。土耳其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粗陶表明,陶器在这个地区大约有9000年的历史了。
据《吕氏春秋·勿躬》记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说明在远古的神农氏时,我国已经有了集市贸易,出现了商品交换。在距今7600年左右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刻画符号”,其作用应与现代商品包装上的商标相似。
史前文化中世界上善于制造陶质容器的原始民族很多。地处亚洲西部的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下游三角地带,出土有距今6000年左右居住在这里的苏美尔人的精美陶质容器。其中有一种圆腹壶,其口、盖和柄都被置于同一水平线上,倾倒液体时十分省力。在地中海的希腊半岛和克里特岛的远古文明中,也有不少精美的陶质容器。其中尤以单耳单口瓶最具特色,流畅的旋涡纹装饰,与容器的造型十分协调,它通常用于汲水,便于扛在肩上走崎岖的山路,至今仍为东欧很多民族人民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