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验条件及方法
为了较全面地反映导流明渠铺设拦石坎后通航水流条件的变化,分析对通航的影响。试验从明渠进口至明渠出口布设了共计11个测流断面,每个断面布置了6~8个测点,测绘了明渠内的流速场分析,还观测了明渠左、右两条航线的水面比降及沿程流态。水位控制见表7-13。
为了综合反映明渠内铺设拦石坎后的通航水流条件,试验还采用无线电遥控船模模拟实船进行了通航试验。船模试验条件见表7-14。
表7-14 船模试验条件表
船模试验主要上行航线有如下:
(1)左航线。船舶自明渠下口门左侧进入明渠,沿纵向围堰边上行到坝轴线——坝轴线上300m航段横渡到明渠右岸高渠部位继续上行出上口门。
(2)左进右上航线。船舶自明渠下口门左侧进入明渠,在坝轴线下300~500m横渡到明渠高渠、沿高渠上行出口门。
(3)右航线。船舶沿右岸高渠进入导流明渠,沿高渠上行出上口门。(www.daowen.com)
2.主要试验成果
(1)上戗拦石坎采用铺设二层20t混凝土四面体共542块,范围100m×36m;下戗拦石坎采用20t混凝土四面体铺设一层共100块,范围100m×20m。
当Q=10000m3/s时,地航船队(3×500t+588kW)以V静=3.50m/s航速上行,因航行阻力较小,左、右两条航线上行均较顺畅,全段平均对岸航速分别为1.50m/s和1.20m/s最小对岸航速分别为0.80m/s和0.70m/s。
当Q=20000m3/s时,长航船队(3×1000t+1920kW)以V静=4.90m/s左航线上行,行至本航线困难段(坝上100~500m航段)时,由于流速比降均较大,航行阻力较大,船队上行非常困难,最小对岸航速小于0.30m/s,难以满足通航要求。右航线由于坝下1250~1600m航段船队上行困难,改走左进右上航线,当行至坝轴线附近时,由于此航段比降(1.1‰)流速(3.95~4.00m/s)均较大,船队不能够再继续上行。
当Q=35000m3/s时,明渠内水流紊动较强,水面波动较大,长航船队以V静=3.50m/s下行时,操纵困难。以V静=4.60m/s航速下行,此时对岸航速达10.0~12.0m/s,需谨慎驾驶。
(2)上、下戗拦石坎范围为100m(底)×36m(宽)×5m(高),采用先铺设单层20t四面体(290个),然后上面覆盖大块石的拦石坎结构。
当Q=20000m3/s时,由于上戗拦石坎挑流作用,明渠右侧(高渠)流速有所增大,长航船队沿左航线上行过坝轴线后,斜穿主流摆渡过江至右岸航线(坝上100~300m航段),对岸航速降至本航线最小值0.30m/s,本航线全程对岸平均航速1.50m/s,上行较勉强。右岸航线坝下1250~1600m航段上行阻力较大,上行困难,为避开此困难段,采用左进右上航线,行至坝轴线附近航行逐渐困难,对岸航速降至0.10m/s,上行较困难。
当Q=18000m3/s时,上水航行阻力相对减小,长航船队沿左航线上行过坝轴线后横渡过江航段,对岸平均航速为1.00m/s,左航线全段平均对岸航速为1.80m/s。左进右上航线全程对岸平均航速为1.50m/s,其中困难段坝轴线附近航段对岸平均航速为0.80m/s,可满足长航船队的明渠通航要求。
(3)上戗不设拦石坎,仅下戗设同(2)相同形式的拦石坎。
当Q=20000m3/s时,长航船队沿左航线上行时,全程平均对岸航速为1.85m/s,其中有两个困难段:①下戗拦石坎范围受拦石坎缩小过流面积的影响,局部比降较大(1‰),加之流速也较大(2.96~3.15m/s),对岸航速降至0.70m/s;②坝轴线上100~300m,船队由左航线过渡到右航线航段,对岸平均航速降至0.70m/s。左进右上航线全程平均对岸航速为1.50m/s,坝轴线附近困难航段平均对岸航速为0.60m/s。可见此工况满足长航船队的明渠通航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