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砂砾石料的度汛保护及探索砂砾石料的冲刷界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度汛冲刷试验。汛期可能遭遇的流量(具体工况见表5-13),有72300m3/s(P=5%度汛设计流量)、66800m3/s(P=10%)、60300m3/s(P=20%)及45000m3/s(常遇流量)。同时考虑到度汛保护措施,对垫底砂砾石料不同高程的冲刷效果进行了研究。
在1∶100导流整体模型上进行了砂砾石料的局部动床冲刷试验,用天然砂(0.1~1.0mm)近似模拟原型砂砾石料(相当原型10~100mm),即模拟了原型粗料部分。
各工况平抛垫底区水力学参数详见表5-13。
1.工况一、工况二冲刷试验成果
工况一、工况二试验流量均为度汛冲刷流量72300m3/s,不同的是工况一上游围堰石渣与砂砾石垫底未设置高低坎,均为40.0m高程。工况二上游围堰左侧设置5.0m高低坎,右侧未设置高低坎均为40.0m高程,目的是探索设置高低坎对度汛保护的作用。
图5-14为上游围堰砂砾石料冲刷特性图。
图5-14 Q=72300m3/s上游围堰砂砾石料冲刷特性图
——砂砾料垫底高程40.0m;---砂砾料垫底;左部高程35.0m;右部高程40.0m
据上游围堰轴线及围堰轴线上27m断面的冲刷剖面可知,工况二比工况一的冲刷情况明显要好。砂砾石垫底部位左侧(以龙中线为分界)设置高低坎比不设置高低坎冲刷程度要好,说明未设置高低坎时比设置高低坎多抛投的底料均将被冲走,且冲刷程度较设置高低坎严重。虽然右侧均未设置高低坎,但工况二较工况一冲刷程度要轻。
从上游围堰顺水流方向的冲刷剖面可知,工况二未设置高低坎的右侧相对工况一冲刷程度要轻,设置高低坎的左侧比较工况一相同部位未设高低坎时冲刷程度较轻,且冲刷面较平滑。设置高低坎后上游冲失砂砾石部分回填至坎前,且围堰防渗墙处下切约1.0~2.0m。未设置高低坎时,冲刷面沿程下切,冲失砂砾石料均冲至石渣埂上或下游形成流失,且围堰防渗墙处下切3.0~4.0m,与设置5.0m高低坎相比较防渗墙处冲刷高程相近。
图5-15为下游围堰砂砾石料冲刷特性图,由于均设置5.0m高低坎且铺设一致,因此其冲刷情况几乎相同。围堰防渗墙处冲深约1.0m,冲刷面亦是流线型。
图5-15 Q=72300m3/s下游围堰砂砾石料冲刷特性图
——上游砂砾料垫底高程40m;---上游砂砾料垫底左部高程35m;右部高程40m坡面线横坐标表示砂砾料坡顶至坡脚距离,以石渣垫底上缘为0
以上两工况的定性冲刷试验成果表明:设置5.0m的高低坎对砂砾石料的度汛保护有较好的效果;不管设置高低坎与否其冲刷面均呈流线型;设置5.0m的高低坎比较未设高低坎于围堰防渗墙处冲刷高程相差约2.0m。
2.工况三、四、五冲刷试验成果
工况三、四、五度汛流量分别为66800m3/s、60300m3/s、45000m3/s,上下游围堰砂砾石铺设条件同工况二,各工况冲刷地形特性分别见图5-16、图5-17。(www.daowen.com)
图5-16 Q=72300m3/s、66800m3/s、60800m3/s、45000m3/s各级流量上游围堰冲刷成果图
——Q=45000m3/s;---Q=60800m3/s;—-—Q=66800m3/s;—-—Q=72300m3/s砂砾石垫底上围堰左部高程35.0m,右部高程40.0m;下游围堰高程35.0m,砂砾石坡面线横坐标表示砂砾料坡顶至坡脚距离,以石渣垫底上缘为0
由图5-16可知,上游围堰轴线断面及上游围堰轴线上27m断面随着度汛流量的增加,冲刷深度不断增加,冲刷规律基本一致,上游围堰轴线断面右侧略冲,最大冲深约4~5m,左侧有冲有淤,最大局部冲深2.0m。常遇流量45000m2/s时左侧最大冲深0.5~1.0m,右侧为2.0~2.5m,上27m断面普遍冲刷,常遇流量下冲深1.0~2.5m。度汛流量72300m3/s时,冲深为左侧3.0m,右侧5.0m。由上游围堰顺水流向冲刷剖面可知,随流量增加冲刷深度逐渐增加,比较试验铺设形状,无高低坎比有高低坎冲失量大,且有无高低坎其最终冲刷坡面高程相近,设置高低坎的冲刷面在防渗墙处比未设置高低坎略低,约1.0~2.0m。度汛流量越小,两冲刷曲线越接近;在围堰防渗墙处,冲刷下切深度随流量增加(45000m3/s、60300m3/s、66800m3/s、72300m3/s)而逐渐增加(1.0m、2.0m、2.5m、3.5m);设置高低坎时该处冲刷下切深度随流量增加而逐渐增加(+2.0m、+1.0m、-0.5m、-1.5m)。
图5-17 Q=72300m3/s、66800m3/s、60800m3/s、45000m3/s各级流量下游围堰冲刷成果图
——Q=45000m3/s;---Q=60800m3/s;—-—Q=66800m3/s;—-—Q=72300m3/s
图5-17为下游围堰度汛冲刷图,其冲刷基本规律同上游围堰,冲刷程度较轻,甚至在常遇流量45000m3/s时,在围堰防渗墙处略有淤高。
总之,通过以上各工况度汛试验成果可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各级流量下,未设置高低坎比设置5.0m高低坎冲刷程度严重。坎高5.0m能有效地起到度汛保护作用。从试验成果看,5.0m高低坎坎前淤而不冲,且防渗墙轴线处略有淤积,最大局部冲刷仅1.5m,坎高超过一定数值之后,可能会产生坎前横轴漩滚而引起坎前的冲刷。故5.0m坎高较理想。各级流量下砂砾石料冲刷地形均为一流线型反坡,也即不管设置高低坎与否,在一定的下游石渣埂高程情况下,其围堰防渗墙处的冲刷高程比较接近。未设置坎高所产生的砂砾石冲失量比设置坎高时要大得多。说明在砂砾石料的度汛保护措施中,“5.0m坎”的作用是巨大的。虽然本阶段试验还不能明确在一定流量下的冲失比例,但对砂砾石料的冲刷形态、度汛保护措施做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合理的“5.0m坎”度汛保护方案。
3.石块保护度汛试验研究
由上述系列度汛试验成果可知:各级流量下,砂砾石料顺水流冲刷形成一个流线型反坡,砂砾石料头部顶冲面冲刷较严重,通过水力学原理及冲刷机理分析,欲使砂砾石料在汛期得到冲刷保护,须先保护好砂砾石堆料迎流顶冲面。对于上游围堰,可在堰体上游渣堤附近抛投一定量的中小块石,抛投块石高度略低于被保护的砂砾石料高度。对下游围堰,可在下游戗堤部位抛投中小块石料。在该处预抛的块石料同样也能减轻后期施工强度,减缓戗堤进占时堤头坍塌的程度。这个方案的缺点是:在砂砾石料上游部位抛投块石料,担心抛投施工及度汛期间,块石落入防渗墙区。同时施工工期紧,而施工工程量大。
图5-18为另一种度汛保护方案。
图5-18 度汛保护方案
砂砾石料仍用0.1~1.0mm天然砂来模拟,在72300m3/s的度汛流量下(砂砾石料的铺设同上度汛试验)冲刷成果见图5-19。由图5-19可知:该措施度汛保护效果较好,72300m3/s流量的冲刷状况仅相当于设置高低坎时45000 m3/s流量的冲刷。据块石漂距试验成果,就3~4月份长江流量及相应施工区抛投环境,中小石料抛投分布范围较稳定,易于抛投到位,同时选用中小石料保护,能在度汛流量下不至于被冲走。该方案既有利于截流,又具有良好的度汛保护效果。
上述研究基本明确了冲刷面的形式及两种度汛保护措施效果。由于模拟相似性的困难,还不能确定冲失量多大,由于冲刷面形成及度汛保护效果,围堰防渗墙处砂砾石料的冲深有限,据已进行的试验成果分析,不会对截流后期施工产生太大影响。下面运用河流泥沙的观点进一步研究其度汛保护效果。
图5-19 石渣保护法度汛冲刷成果图
上游砂砾石垫底加石渣保护,天然砂模拟,垫底左部高程35.0m,右部高程40.0m,下游砂砾料垫底高程35.0m,坡面线横坐标表示坡顶至坡脚距离,以石渣垫底上缘为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