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泥沙整体模型验证
构筑模型包括三峡工程坝区河段为庙河至青鱼背,全长约30km,大坝位于三斗坪弯道中,枢纽工程将河段截为上、下游两段,上段约17km,下段约13km。三峡大坝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约40km,现今建坝前的坝区河段处于葛洲坝常年回水区内。长江三峡工程坝区河势示意图见图3-3。
三峡坝区模型比尺汇总表见表3-2。
模型验证试验分清水水流和浑水全沙冲淤地形验证两部分,采用葛洲坝工程蓄水后1981~1983年三个水文年和1980年汛期的水文泥沙和地形资料,通过诸如调整模型糙率和推移质试验等措施,取得了模型中水流运动(水位、流速和流态)泥沙(悬沙、底沙和卵石)运动规律,泥沙冲淤部位和淤积数量以及深槽中河床质中值粒径等与原体基本相似的结果。淤积量和淤积分布验证表见表3-3。
表3-2 三峡坝区模型比尺汇总表(www.daowen.com)
2.通航水流条件整体水工模型验证
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内,通航建筑物引航道受弯道河势制约,加之泥沙淤积,河势变化较大,水流条件极为复杂,其水工模型示意图见图3-4。为此,1991年4月,交通部三峡办决定改建原模型,模型比尺改为1∶150,进行坝区(上游)通航水流条件研究。1992年交通部决定并投资新建一座7500m2的三峡坝区水工模型试验厅,建造1∶100正态整体水工模型,模型有效长度310m,相当于原型上起庙河下至陡山沱,全长31km。在上述两模型上进行各运行阶段的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表3-3 淤积量和淤积分布验证表 单位:万m3
两模型分别以3400~53600m3/s和8440~53600m3/s五级流量进行模型水面线验证,水面线验证资料为葛洲坝工程截流前的天然水位流量关系(另有三组为葛洲坝水位66m)。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水面线与天然水面线基本相符,可以进行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