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淤水域施工条件
1.水流状况
根据模型试验资料,临时船闸上游航道口门区与下游航道口门区,在流量为45000m3/s时,其纵向流速和横向流速见表2-2。从表2-2可看出纵横向流速基本都满足现有清淤船舶的施工要求。
表2-2 上、下引航道口门区流速(流量45000m3/s)
2.淤积物类型
根据模型试验结果,自上游引航道口门外泥沙淤积中值粒径d50为0.071~0.091mm,口门内为0.031~0.04mm,下游引航道口门外为0.04~0.060mm,口门内为0.022~0.035mm。按疏浚工程土质分类属粉沙类土。以目前疏浚技术与设备现状,该类土质能够有效地用挖泥船清除。但是,有可能如葛洲坝三江引航道刚开始运用时一样,床面上会残留有一定数量的施工杂物,给初期清淤工作顺利开展带来一些困难。
3.清淤存在问题
目前,三峡工程临时船闸即将投入运行,而适用于三峡船闸引航道的清淤施工专用挖泥船尚未建造,届时,若采用国内现有的清淤船舶及其配属的辅助设施,由于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必定会使清淤施工船舶的选择与使用受到限制,清淤质量和生产效率受到影响。
(1)临时船闸上引航道内碇泊式挖泥船所需的系缆设施因受到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没有设计埋置。
(2)临时船闸上引航道及下引航道上段底宽是按照船舶(队)“一停一行”的要求设计的,仅80m宽,现有的自航式挖泥船在该宽度的情况下,施工调头困难。
(3)临时船闸下引航道很长,碇泊式实行长距离排泥施工,效率下降。
(4)清淤施工与通航相互干扰。
根据技术设计和模型试验资料,二期施工的第1年到第5年的中、洪水期,第5年的汛后到第6年的汛前,即三期围堰施工期间,上游口门区均需要在临时船闸维持正常通航的情况下进行清淤施工。第5年的汛后到上游口门区均需要在临时船闸维持正常通航的情况下进行清淤施工。因此,清淤与通航必定会相互干扰。
(二)清淤时机
枯水期大、小船舶全部由导流明渠通行,临时船闸航道进行清淤没有与船舶航行互相干扰的问题,是清淤最好的时机,应抓住枯水期清除当年所有的碍航淤积。至于洪期清淤时机问题应视当时的碍航情况确定。长江流量20000m3/s时,临时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外171.0m处的水位为68.14m,按通航水深4.0m考虑,碍航高程应为64.14m。口门内泥沙淤积高程一般低于64.14m,汛期当流量大于20000m3/s时,可不安排清淤;口门外淤积高程达66.00m,汛期必须清淤。下引航道的泥沙淤积高程低于59.00m,在葛洲坝运行水位66±0.5m不改变的情况下,其水深明显大于通航水深,因此,引航道内汛期可不需清淤。口门区及下游连接段,据1997年水下地形资料,设计航道范围内,一个汛期泥沙淤积最大高程可达到66.60m,高于碍航高程,需要进行汛期清淤。
(三)清淤高程与清淤量(www.daowen.com)
引航道底高程是按最低通航水位时满足最小水深为4.0m的要求设计的,临时船闸上引航道开挖底高程相应为61.7m。由于升船机和永久船闸通航要求,下引航道开挖底高程则分别为58.0m和56.5m。考虑到河势、泥沙粒径、年淤积量、汛期洪峰陡降及清淤设备等方面的因素,借鉴葛洲坝三江航道泥沙淤积规律,为保证临时船闸上下游航道有足够的水深,推迟次年汛期回淤至碍航高程的时间,减少汛期清淤量,缩短汛期清淤时间,同时考虑到现有清淤设备和技术,不可能清到基岩面,上游航道枯水期的清淤维护高程宜定在62.2m,按模型试验成果,清淤量约在35.0万m3。为节省清淤量,又留有一定的泥沙淤积库容,减少汛期清淤次数,下游航道清淤维护高程宜定在60.0m。按模型试验,年清淤量为62.6万m3。上、下游引航道合计清淤量为97.6万m3。至于引航道清淤高程到底为多少,还可在实际运用时研究确定。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以下原因,实际清淤量将比上述数值大。
(1)中、洪水期是临时船闸上下游航道通航最繁忙的季节,也是上下游航道内泥沙淤积速度最快之时,为确保航运畅通,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汛期必须考虑清淤。清淤后会有一定回淤,这样,必然增加总的清淤量。
(2)模型没有计算连接段的淤积量,原型实际碍航范围比模型计算范围大,这样,原型实际碍航淤积量也比模型值大。
(3)工程施工的影响。临时船闸投入运行后,上、下引航道总的清淤量将会大于100万m3,下航道将会比年清淤量62.6万m3大得更多。
(四)清淤方法
根据二期施工期临时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实际施工条件、清淤时机等因素,不同的淤积部位宜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
1.枯水期清淤
长江流量10000m3/s以下时,船队均由明渠通过,临时船闸不通航,因而没有施工碍航的顾虑,可以集中力量清除碍航泥沙(2003年导流明渠汛末截流,明渠停航期对通航产生干扰将无法避免)。为了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在解决系缆设施的前提下,上、下游引航道均宜采用碇泊式船横摆冲吸挖泥、排泥管排泥方法施工。由于临时船闸下引航道较长,受泥泵功率限制,排泥效率较低,故建议在离口门较远的下游隔流堤上布置2~3道施工专用横向排泥管,以便在施工时直接通过预埋的排泥管将泥沙排到隔流堤以外河道内。
2.汛期清淤
(1)上游航道口门外。
1)采用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边抛排泥方法。此方法受边抛距离限制,在航道左侧开挖的泥沙,经过喷抛后,仅能到达航道右槽,不仅影响船队正常航行而且需要在航道右槽进行二次开挖,才能将淤积泥沙排到航道外。若工程量较大,则影响通航时间。同时,由于该区域是回、缓流区,泥沙回淤相当快,故而边抛排泥的效果是否理想值得考虑。
2)碇泊式挖泥船。顺流横摆冲吸挖泥、排泥管排泥施工,该种方法在开挖航道左侧时,排泥管需通过航道伸入大江深水区,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到正常航行。因此,需要采取水下沉管,使排泥管从水下通过航道,以避免施工对通航的影响。
(2)下引航道外。
1)采用碇泊式挖泥船逆流横摆冲吸挖泥、边抛或排泥管排泥施工。此种方法开挖效率较高,但是,边喷抛法存在二次开挖、泥沙回淤、影响船舶通航等问题。使用排泥管,在开挖航道左侧时,泥管穿越航道,亦需采取水下沉管方能减少施工与通航的矛盾。
2)在下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必须进行汛期清淤施工时,尚可采用自航装舱、装驳的施工方法,但生产效率较低,施工质量不易控制。
通过以上分析探讨,可知现有碇泊式挖泥船相对于自航式挖船具有施工效率高,方法多样,对通航安全影响较小等优点,但存在施工时只能单线通航等具体问题。因此,应研制能适应三峡引航道施工条件的专用挖泥船,是当前应急需考虑,刻不容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