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石墨烯在碳化硅上的外延生长技术优化

石墨烯在碳化硅上的外延生长技术优化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我们将讨论碳化硅作为石墨烯基底的使用、碳化硅是如何与石墨烯层进行相互作用的,以及碳化硅在交界面对石墨烯原子和电子结构的影响。在范德瓦耳斯力作用下,碳化硅上生长的外延石墨烯层与基底的耦合较弱。在硅面上,碳层会参与石墨烯在碳化硅上的外延生长。这一相互作用意味着石墨烯层的长程方向不受基底的影响。石墨烯生长后从基底上对石墨烯层进行解耦,显示出有趣的一面。

石墨烯在碳化硅上的外延生长技术优化

工业领域的各项应用要求石墨烯有基底作为支承。在此,我们将讨论碳化硅作为石墨烯基底的使用、碳化硅是如何与石墨烯层进行相互作用的,以及碳化硅在交界面对石墨烯原子电子结构的影响。

物如其名,碳化硅(SiC)n即硅碳化合物,两种物质的比例相同。从图7.9可以看出,每个硅原子连接着四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也会连接四个硅原子。

在范德瓦耳斯力作用下,碳化硅上生长的外延石墨烯层与基底的耦合较弱。范德华力能在不影响每个石墨烯层的电子特性下凝聚多层石墨烯。因此,多层外延石墨烯的电子特性与单层石墨烯相似。

978-7-111-56725-7-Chapter07-9.jpg

图7.9 碳化硅分子结构

正如海姆(Geim)在给美国物理协会的一封信中指出(2010)的,J.范博梅尔等(J.Van Bommel et al.)在1974年首次提出了石墨烯外延生长这一概念。他们指出,在对碳化硅(SiC)(0001)晶面进行热处理时,硅蒸发形成一层石墨烯,因此形成的石墨层与碳化硅晶体之间的结晶关系显著。这一特性研究显示,在硅面上多为单晶体,在碳面上多为多晶体。2004年,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沃特德希尔(Walt de Heer)开创了使用碳化硅作为石墨薄层生长基底的先河并发表了研究成果,这成为后来制造集成电路的参考材料。

与石墨一样,碳化硅作为稀有矿种(碳硅石,又称穆桑石)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现在,鉴于碳化硅多应用于高能电子设备中,大部分碳化硅都是化学合成的。碳化硅晶片可在高温条件下通过石墨化制造外延石墨烯。在高温和超高真空[林等(Lin et al.),2010;蔡兰科等(Tzalenchuk et al.),2010;蔡等(Cai et al.),2010]或大气压力[哈克里等(Hackley et al.),2009]下,硅原子升华,剩余的碳在碳化硅晶片上的碳晶面或硅晶片上就会形成石墨层。科学家们研发出了许多方法来控制石墨烯层数的生长[奥塔等(Ohta et al.),2006]。(www.daowen.com)

使用碳化硅晶片之前先用氢气进行刻蚀,从而使其表面达到原子级光滑,然后用低压(约10-6Torr)和高温(1100℃)对其进行石墨化处理。这一过程会生成薄层外延石墨烯(EG)。此方法同化学气相沉积一样,也能制造出无缺陷优质石墨烯片。外延石墨烯的维度取决于晶片的尺寸。此外,用于制造石墨烯的碳化硅晶面,无论是硅端还是碳端,都会影响石墨烯的厚度、迁移率和载流子密度[玛高迪等(Magaud et al.),2009]。

在硅面上,碳层会参与石墨烯在碳化硅上的外延生长。基底表面会被第一层碳——缓冲层钝化,然后界面扩展到两层碳。在碳面上,天然重构(2×2)让DB态饱和,从而使得首层碳能呈现石墨烯的特性。这一相互作用意味着石墨烯层的长程方向不受基底的影响。在可受基底影响的石墨烯层的长程有序(强相互作用——硅面)和石墨烯电子结构(弱相互作用——碳面)的保持之间应达到平衡。石墨烯生长后从基底上对石墨烯层进行解耦,显示出有趣的一面。

科学家们通过微电子法将碳化硅上的外延石墨烯进行了图形化,并通过激光辐射创造和调整出理想的带隙。

978-7-111-56725-7-Chapter07-10.jpg

图7.10 碳化硅(SiC)基底在高温下煅烧,硅原子有选择地从表面解吸,剩余的碳原子自然形成薄层石墨烯(FLG)

通过碳化硅法制造外延石墨烯所面临的挑战:外延生长只能够产生非常少量的石墨烯片,且所获得的石墨烯片的表面不可改变,因此适用领域受限,如不能用于制造聚合物纳米聚合材料。此外,该方法需要排除某些阶地或步骤,即阶地边缘第二层和第三层石墨烯的生长(造成载流子散射的主要原因),晶粒的增大以及对基底和缓冲层无意掺杂的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