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立齿面接触应力基本值σHO计算公式

建立齿面接触应力基本值σHO计算公式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齿面的啮合过程,就好像是两个曲率半径在随时变化着的圆柱体的接触过程,因此,可以赫兹公式为基础来建立σHO的计算公式。这里所以说为基础,是因为实际齿轮传动中齿面接触状况、工作条件等情况,与赫兹公式推导时的前提和假设是不同的,要复杂得多。在以赫兹公式为基础建立接触应力基本值σHO的计算公式之前,必须首先明确下面4个问题。3)法向力的确定。也就是说,会使节点处的实际接触应力比用赫兹公式计算结果要小。

建立齿面接触应力基本值σHO计算公式

齿面的啮合过程,就好像是两个曲率半径在随时变化着的圆柱体的接触过程,因此,可以赫兹公式为基础来建立σHO的计算公式。这里所以说为基础,是因为实际齿轮传动中齿面接触状况、工作条件等情况,与赫兹公式推导时的前提和假设是不同的,要复杂得多。

在以赫兹公式为基础建立接触应力基本值σHO的计算公式之前,必须首先明确下面4个问题。

1)在不同的啮合位置,齿面接触点处的曲率半径是各不相同的,由式(3-156)可以看出,曲率半径的不同,或者当量曲率半径ρred的不同,影响着赫兹应力的大小。

那么,在啮合过程中的哪一点的赫兹应力最大,可作为危险点来进行计算呢?

由图3-49可知,在有效啮合线长AE范围内,考虑到当量曲率的变化和载荷分配的综合影响,小齿轮的单对齿啮合区下界B处的赫兹应力最大,节点p处次之;但对于小齿轮齿数z1大于20的一般情况来说,p点的赫兹应力与B点的赫兹应力相比,其相差是甚微的。此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到齿面间的相对滚动、滑动及由此造成的润滑状况对齿面承载能力的影响。并且,从计算上来说,节点处的当量曲率半径不随着重合度而变化,因此按节点p处计算赫兹应力比较方便。

综合考虑以上原因,国标中像大多数学派一样,选择节点作为危险点进行接触强度计算。

在小齿轮齿数z1小于20、当量曲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时,如需要更精度地计算接触强度,可以按小轮的单对齿啮合区下界点B作为危险点,以此处的当量曲率半径计算接触应力。

节点p处的曲率半径,由图3-49可知,

978-7-111-32649-6-Chapter03-140.jpg

式中 d1d2′——小轮和大轮的节圆直径;

αt——端面上节圆处的啮合角。

当量曲率半径为

978-7-111-32649-6-Chapter03-141.jpg

注意到,式(3-159)仅是对外啮合齿轮的情况,为把内啮合齿轮的情况也包括在内,可把(3-159)式改写成下面统一的形式:

978-7-111-32649-6-Chapter03-142.jpg

式中,“+”号用于外啮合传动,“-”号用于内啮合传动。

978-7-111-32649-6-Chapter03-143.jpg

图3-49 轮齿的啮合过程

我们还应当注意到,式(3-160)是在直齿轮的情况下分析和推导出来的。对于斜齿轮来说,在p点两接触齿面的实际曲率半径,应是其法截面内的数值。图3-49所示情况是一个平行于齿轮轴心线的水平视图,如果由上向下俯视,则啮合线N1N2就是一个啮合平面,如图3-50所示。

该啮合平面上的斜粗实线,即是轮齿的接触线。此时的直线N1N2即是端截面与啮合平面的交线;直线N′1N2即是斜齿轮的法向截面(垂直于接触线)与啮合平面的交线;p点为节点。

我们知道978-7-111-32649-6-Chapter03-144.jpg是端面内小齿轮在节点p处的曲率半径ρ1N2p是端面内大齿轮在节点p处的曲率半径ρ2(图3-49亦可看出)。N′1p是法面内小齿轮在节点p处的实际曲率半径ρ1978-7-111-32649-6-Chapter03-145.jpg是法面内大齿轮在节点p处的实际曲率半径ρ2

978-7-111-32649-6-Chapter03-146.jpg

图3-50 N1N2啮合平面

我们还知道,接触线与齿宽方向(即齿轮圆柱体的母线方向)的夹角为基圆螺旋角βb,同时由于978-7-111-32649-6-Chapter03-147.jpg垂直于齿宽方向,978-7-111-32649-6-Chapter03-148.jpg垂直于轮齿接触线,因此,N1N2N′1N2

夹角也等于βb

ρ1=ρ1/cosβb (3-161)

ρ2′=ρ2/cosβb (3-162)

式(3-161)、式(3-162)两式说明,斜齿轮p点处的实际曲率半径,可由其端面内p点处的曲率半径来表示。

于是,斜齿轮在p点实际的当量曲率半径为

978-7-111-32649-6-Chapter03-149.jpg

将式(3-163)代入式(3-160)可得出

978-7-111-32649-6-Chapter03-150.jpg

可以看出,式(3-164)是适用于内、外啮合的直齿、斜齿轮的统一形式。

我们还可以看出,式(3-164)中的节圆直径d1d2′是一个需要计算的量,为了利用原始的几何参数,方便运算使用,可作如下代换:

978-7-111-32649-6-Chapter03-151.jpg

978-7-111-32649-6-Chapter03-152.jpg

d2=d1u (3-168)

则有

978-7-111-32649-6-Chapter03-153.jpg(www.daowen.com)

将式(3-165)、式(3-169)代入式(3-162)并整理,即可得出所需要的当量曲率的通用表达形式

978-7-111-32649-6-Chapter03-154.jpg

式中 d1——小齿轮分度圆直径(mm);

u——齿数比;

βb——基圆螺旋角;

αt——端面压力角;

αt——端面啮合角。

式(3-170)中,“+”号用于外啮合传动,“-”号用于内啮合传动。

2)接触线长度L的确定 众所周知,在端面重合度εα和纵向重合度εβ的影响下,由于同时有几对轮齿参与啮合,所以造成总的承载齿宽B(各对轮齿上承载齿宽的总和)大于齿轮的宽度b。两者之间在量值上的关系,可用一个函数式来表示:

978-7-111-32649-6-Chapter03-155.jpg

式中 Zε——重合度系数,表示在端面重合度εα和纵向重合度εβ的作用下,实际的总承载齿宽B和齿轮宽度b的比值。在式(3-171)中写成Z2ε,是为了公式表达方便,将其可移至根号之外。

B——同时啮合的各对轮齿上承载齿宽的总和,当然,这里是一个概率平均值(实际上,在不同的啮合位置上,B是不断变化的)。

又由图3-50可知,轮齿的接触方向与齿宽方向的夹角为基圆螺旋角βb。所以,总的接触线长度L,就可表示为

978-7-111-32649-6-Chapter03-156.jpg

当然,这里的LB一样,也是一个概率的平均值。

3)法向力的确定。在节点p处的受力状况,如图3-51所示。

图中,Ft为端面内节圆周上的切向力,Fbt为端面内基圆周上的切向力,Fbn为法面内基圆周上的切向力,即作用在节点p处齿廓上的法向力。

978-7-111-32649-6-Chapter03-157.jpg

图3-51 节点p处的受力状况(轮齿上的作用力)

αt为端面内节点处的压力角,βb为基圆螺旋角。

由图3-51知

978-7-111-32649-6-Chapter03-158.jpg

转矩978-7-111-32649-6-Chapter03-159.jpg

所以978-7-111-32649-6-Chapter03-160.jpg

由式(3-165)或式(3-166)可知,节圆直径d′与分度圆直径d有如下关系:

978-7-111-32649-6-Chapter03-161.jpg

将此关系代入式(3-175),即可得

978-7-111-32649-6-Chapter03-162.jpg

将式(3-177)代入式(3-173),得

978-7-111-32649-6-Chapter03-163.jpg

由式(3-172)和式(3-178)就可以得出单位接触长度上的法向力为

978-7-111-32649-6-Chapter03-164.jpg

4)接触线上载荷分布状况的影响 斜齿轮由于螺旋角的作用,轮齿上的接触线是由齿顶到齿根倾斜着的。试验和经验都证明,接触线的倾斜,对齿面的接触强度会带来有利的影响。也就是说,会使节点处的实际接触应力比用赫兹公式计算结果要小。

为了考虑这一影响,消除这一误差,我们要在赫兹应力公式中引入一个修正系数Zβ,称之为螺旋角系数。

在考虑和分析了以上四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在赫兹公式的基础上来建立接触应力基本值σHO的公式了。现将第4)点讨论的结论和式(3-170)及式(3-179)代入式(3-157),便可得

978-7-111-32649-6-Chapter03-165.jpg

978-7-111-32649-6-Chapter03-166.jpg式中978-7-111-32649-6-Chapter03-167.jpg节点区域系数,仅与齿轮的几何参数有关,其包括节点曲率半径计算的因素和节圆处齿廓法向力计算的因素;978-7-111-32649-6-Chapter03-168.jpg弹性系数,仅与齿轮材料的特性(泊松比弹性模量)有关。

于是,我们将式(3-180)改写成齿面接触应力基本值的计算公式

978-7-111-32649-6-Chapter03-169.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