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的成本分析,就是以会计核算提供的成本信息为依据,按照一定程序,运用专门科学的方法,对成本计划(预算)的执行过程、结果和原因进行研究,据以评价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并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项目成本中的有利偏差的挖潜和不利偏差的纠正)。通过成本分析,可从账簿、报表反映的成本现象看清成本的实质,从而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为加强成本控制,实现项目成本创造条件。由此可见,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
由于施工项目成本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分析的内容也很多,所以,应该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下面介绍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比性。
成本分析的综合指标主要有以下6种。
(1)计划完成差额指标。计划完成差额指标是以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的差值来表示计划执行的绝对效果。其计算公式为:
(2)计划完成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也称计划完成百分数。它是把实际完成数与相应的计划任务数对比,借以反映计划完成程度的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例5-1】 某建筑工程公司下属第一项目部完成生产车间单位工程的施工,将该工程的单位成本用计划完成差额指标和计划完成相对指标进行分析,见表5-1。
表5-1 生产车间单位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
(3)比较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同类现象在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指标对比,借以反映不同地区、企业同类现象发展的差异。一般用百分比或倍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4)动态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是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同类指标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指标,用来表示某一技术经济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方向和变化的程度。在分析中,通常将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称为基期,把同基期对比的时期称为报告期。动态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比或倍数表示。其计算公式:
(5)结构相对指标。将某一技术经济指标中各组成部分的数值与该指标的总数值对比求得的比值,称为结构相对指标。它主要用来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构成状况,揭露现象的特点、性质和发展规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通过结构相对指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关系(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
(6)强度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技术经济指标相互对比的比值。由于项目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因而将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求出比率,并以此来考察经营成果的好坏。
如产值和工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关系又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都希望以最少的人工费支出完成最大的产值。因此,用产值工资率指标来考核人工费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说明问题。
(二)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利用指数分析法,通过指数体系,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动对施工项目工程成本的影响程度,从数量上说明成本变动的具体原因。因素分析法按照所分析变动因素的多少,分为两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法。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因素分析法有以下几个计算步骤。
(1)确定分析对象(即所分析的技术经济指标),并计算出实际与计划(预算)数的差异。
(2)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
(3)以计划(预算)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计划(预算)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4)将各因素的实际数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5)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www.daowen.com)
(6)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应与分析对象的总差异相等。
【例5-2】 某工程浇注一层结构商品混凝土,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超支39736元。用因素分析法分析产量、单价、损耗率等因素的变动对实际成本的影响程度,见表5-2。
表5-2 商品混凝土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表
根据表5-2所列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求出产量、单价、损耗率等因素的变动对工程实际成本的影响程度,见表5-3。
表5-3 商品混凝土成本变动因素分析表 单位: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应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时,各个因素的替换顺序一旦改变,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一般按“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数,后相对数”的规则确定各个成本影响因素的替换顺序。
(三)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
所谓综合成本,是指涉及多种生产要素,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成本费用,如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月(季)度成本、年度成本等。由于这些成本都是随着项目施工的进展而逐步形成的,与生产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做好上述成本的分析工作,无疑将促进项目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1.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对象为已完分部分项工程。分析的方法是:进行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寻求节约途径。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资料来源是:预算成本来自施工图预算,计划成本来自施工预算,实际成本来自施工任务单的实际工程量、实耗人工和限额领料单的实耗材料。
由于施工项目包括很多分部分项工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都进行成本分析。特别是一些工程量小、成本费用微不足道的零星工程。但是,对于那些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则必须进行成本分析,而且要做到从开工到竣工进行系统的成本分析。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通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的系统分析,可以基本上了解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为竣工成本分析和今后的项目成本管理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2.月(季)度成本分析
月(季)度的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定期的、经常性的中间成本分析。对于有一次性特点的施工项目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通过月(季)度成本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便按照成本目标指示的方向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月(季)度的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当月(季)的成本报表。分析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当月(季)的成本降低水平;通过累计实际成本与累计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累计的成本降低水平,预测实现项目成本目标的前景。
(2)通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计划成本的落实情况,以及目标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采取措施,加强成本管理,保证成本计划的落实。
(3)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和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例如,在成本分析中,发现人工费、机械费和间接费等项目大幅度超支,就应该对这些费用的收支配比关系认真研究,并采取对应的增收节支措施,防止今后再超支。如果是属于预算定额规定的“政策性”亏损,则应从控制支出着手,把超支额压缩到最低限度。
(4)通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实际与计划的对比,分析产量、工期、质量、“三材”节约率、机械利用率等对成本的影响。
(5)通过对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的分析,寻求更加有效的节约途径。
(6)分析其他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对成本的影响。
3.年度成本分析
企业成本要求一年结算一次,不得将本年成本转入下一年度,而项目成本则以项目的寿命周期为结算期,要求从开工到竣工到保修期结束连续计算,最后结算出成本总量及其盈亏。由于项目的施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除了要进行月(季)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外,还要进行年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企业汇编年度成本报表的需要,同时也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因为通过年度成本的综合分析,可以总结一年来成本管理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的成本管理提供经验和教训,从而可对项目成本进行更有效的管理。
年度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年度成本报表。年度成本分析的内容,除了月(季)度成本分析的6个方面以外,重点是针对下一年度的施工进展情况规划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措施,以保证施工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4.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
凡是有几个单位工程而且是单独进行成本核算(即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项目,其竣工成本分析应以各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资料为基础,再加上项目经理部的经营效益(如资金调度、对外分包等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施工项目只有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单位工程),就以该成本核算对象的竣工成本资料作为成本分析的依据。单位工程竣工成本分析应包括竣工成本分析、主要资源节超对比分析、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单位工程的成本构成和降低成本的来源,对今后同类工程的成本管理很有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