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快速加载技术优化方案

快速加载技术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把这类过程暂时称为“快速增压”。“快速”是相对静高压而言的,它的压力加载速度明显小于动高压的加载速度。实际上,这类快速增压过程在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存在,但是有关这类过程的系统研究却很少报道。Boehler等通过高压储液罐和快速阀门实现了快速增压,以Bridgman式无支承面密封活塞圆筒为压力容器,最大增压幅度为0.1 GPa,增压时间大约为0.1 s,测定的最大压强为5.0 GPa。

快速加载技术优化方案

高压实验技术按照加压方式的不同可大致分为静高压和动高压两大类。静高压实验的加压时间一般在分钟和小时的数量级。由于加压速度比较慢,加压过程中由压缩功转变的热量可以通过热传导方式使样品与外界保持热平衡,因此,静高压过程可以视为一种等温过程。动高压实验通常是指加压时间在纳秒,甚至皮秒量级的过程,由于加载的速度比热传导快,以致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因此,可以视为一种绝热过程。另外,还可以从应力波的角度区分它们,如果压力的加载速度小于声速,忽略应力波的影响,就认为是静高压;如果压力加载速度大于声速,应力波的影响不能忽略,就认为是动高压。

实际上,介于上述的“动高压”和“静高压”之间,还存在很宽的加压速率范围。我们把这类过程暂时称为“快速增压”。“快速”是相对静高压而言的,它的压力加载速度明显小于动高压的加载速度。这种过程既不是绝热的过程也不是等温的过程,而是介于动高压和静高压之间的一种加压方式。在英文文献中一般用pressure jump或者rapid compression来表述。实际上,这类快速增压过程在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存在,但是有关这类过程的系统研究却很少报道。

Boehler等(1977)通过高压储液罐和快速阀门实现了快速增压,以Bridgman式无支承面密封活塞圆筒为压力容器,最大增压幅度为0.1 GPa,增压时间大约为0.1 s,测定的最大压强为5.0 GPa。王筑明等(1998)利用同样的快速增压原理,采用六面顶大压机为压力容器测定了铝的Grüneisen参数。他们实验的增压幅度为0.5 GPa,最大增压速度为1.2 GPa/min,测量最大压强达到3.5 GPa。Steinhart等(1999)通过马达驱动活塞实现了快速增压,并采用小角X射线衍射或者广角X射线衍射等在线检测设备,研究了快速增压过程中液晶材料的相变。Winter研究小组(Woenekhaus et al,2000)采用高压气动阀门来控制高压釜和样品腔之间的通或断,实现了5 ms内使压强在0.7 GPa的范围内突然地上升或下降,温度可以控制在-40~120℃范围变化;并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荧光、同步辐射和小角中子散射等在线检测手段结合,研究了生物大分子物质的伸展—折叠过程,以及液晶的相变等。基于液体传压介质的限制和生物实验的要求,此类实验的压强范围一般在2.0 GPa以内。洪时明课题组(Hong et al,2005)通过电磁阀的快速打开,将预置的高油压与压机主油缸联通,实现快速增压。使用储能器为储能设备,可以实现油压的范围可调,实验的结果表明压机的最大压力可达1.0 MN。由于采用电磁阀作为开关,因此响应时间决定着压力加载的时间,最快加载时间为20 ms。(www.daowen.com)

William等将压电材料用于现代金刚石压砧技术,通过控制压电材料的体积变化来实现样品腔体积的变化,进而引起样品腔内压强的上升或下降。其中压强的增降幅度取决于密封垫的弹性强度,增压的速度取决于控制压电材料对波发生器的响应时间,最高增压速率达到了500 GPa/s。并通过拉曼散射和X射线衍射对水的相变进行了在线的测试,具有很好的循环加压性能和时间响应。但是由于金刚石腔体尺寸的限制,仅在一定的压强范围内进行物性的测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