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煤的成分和分析基准

煤的成分和分析基准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煤中碳的一部分与氢、氧、硫等结合成有机物,在受热时会从煤中析出成为挥发分;另一部分则呈单质,称为固定碳。硫的燃烧产物是SO2,其一部分将进一步氧化成为SO3。随烟气排入大气的SO2、SO3,将造成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及其他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计算煤中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等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称为煤的工业分析。下面介绍工业分析测定的条件及挥发分的性质。干燥至恒重后,根据煤样质量损失计算水分的质量百分含量。

煤的成分和分析基准

煤是古代植物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等物质的混合物,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十分复杂。为了实用方便,一般通过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来确定煤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元素分析测出煤的有机物由碳(C)、氢(H)、氧(O)、氮(N)、硫(S)五种元素组成。工业分析测出煤的组成成分为水分(M),挥发分(V)、固定碳(FC)和灰分(A)。

(一)煤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

煤由碳(C)、氢(H)、氧(O)、氮(N)、硫(S)五种元素成分及灰分(A)、水分(M)组成。煤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通常以它们各自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1.碳(C)

碳是煤中主要可燃元素,其含量约占20%~70%。1kg碳完全燃烧约放出32866kJ的热量。碳是煤的发热量的主要来源。煤中碳的一部分与氢、氧、硫等结合成有机物,在受热时会从煤中析出成为挥发分;另一部分则呈单质,称为固定碳。煤的地质年代越长,碳化程度越深,含碳量就越高,固定碳的含量相应也越多。固定碳不易着火,燃烧缓慢。因此,含碳量越高的煤,着火及燃烧越困难。

2.氢(H)

煤中氢元素含量不多,约为2%~6%,且多以碳氢化合物状态存在,但氢却是煤中发热量最高的可燃元素。1kg氢完全燃烧可以放出120370kJ的热量(扣除水的汽化潜热后所剩的热量)。氢燃烧生成物为H2O,无污染。氢的含量愈高,煤就愈易着火和燃尽。

3.氧(O)

氧是煤中不可燃元素。煤中氧的含量变化很大,少的只有1%~2%,多的可达40%;氧在煤中不是以单质存在,不会为燃烧提供氧气,而是与碳、氢化合使煤中的可燃碳和可燃氢含量减少,降低了煤的发热量,是一种不利元素。

4.氮(N)

氮是煤中有害元素,氮的含量一般都很少,约为0.5%~2.5%。氮在煤中以游离态存在,为惰性物质。当煤在锅炉高温下燃烧时,其所含氮的一部分将与氧化合而生成有害气体NOx,危害人体健康,造成大气污染。

5.硫(S)

煤中硫的含量一般不超过2%,但个别煤种高达8%~10%。硫在煤中以三种形式存在,即有机硫(与C、H、O等元素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黄铁矿(FeS2)和硫酸盐硫(如CaSO4、MgSO4、FeSO4等)。前两种硫均能燃烧,称为可燃硫或挥发硫。可燃硫容易燃烧,1kg硫完全燃烧可放出9050kJ的热量。硫酸盐硫不能燃烧,只能计入灰分。我国多数煤的硫酸盐硫含量很少,常将全硫当作可燃硫对待。

硫的燃烧产物是SO2,其一部分将进一步氧化成为SO3。SO3与烟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硫酸蒸汽,当其在低温受热面上凝结时,将对金属受热面造成强烈腐蚀;烟气中的SO3在一定条件下还可造成过热器、再热器烟气侧的高温腐蚀。随烟气排入大气的SO2、SO3,将造成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及其他动物和植物的生长。硫是煤中有害的可燃元素。

6.灰分(A)

灰分是煤燃烧后剩余的不可燃矿物质,它与燃烧前煤中的矿物质在成分和数量上有较大区别。灰分的含量在各种煤中变化很大,少的只有4%~5%,多的可高达60%~70%。

煤中灰分含量增加,煤中可燃成分相对减少,降低了发热量;当煤燃烧时,煤中矿物质转化成灰分,并会熔融,它要吸收热量,并由排渣带走大量的物理显热;灰分多,使理论燃烧温度降低,而且煤粒表面往往形成灰分外壳,妨碍煤中可燃物质和氧气接触,使煤不易燃尽,增加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灰分多,还会使炉膛温度下降,燃烧不稳定,也增加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灰分多,灰粒随烟气流过受热面时,如果烟速高,会磨损受热面,如果烟速低,会形成受热面积灰,降低传热效果,并使排烟温度升高,增加排烟热损失,降低锅炉效率;灰分多,也会产生炉内结渣,同时会腐蚀金属;灰分多,增加煤粉制备的能量消耗;灰分还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显然,灰分是煤中的有害成分。

7.水分(M)

水分也是煤中的不可燃杂质,其含量差别甚大,少的仅为2%左右,多的可达50%~60%。水分含量一般随煤的地质年代的延长而减少,同时也受开采方法、运输和储存条件的影响。

煤中水分含量增加,煤中可燃成分相对减少,发热量降低;水分多,会增加着火热,使着火推迟;水分多,会降低炉内温度,使着火困难,燃烧也不完全,机械和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会增加。煤中水分会吸热变成水蒸气并随同烟气排出炉外,增加烟气量而使排烟热损失增大,降低锅炉效率;同时使引风机电耗增大;也为低温受热面的积灰、腐蚀创造了条件。此外,原煤水分过多,会给煤粉制备增加困难,也会造成原煤仓、给煤机及落煤管中的黏结堵塞以及磨煤机出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二)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及水分、灰分含量是锅炉燃烧计算的依据,但它们并不能直接反映出煤的燃烧特性,也不能充分确定煤的性质。另外,由于煤的元素分析比较复杂,所以电厂常采用比较简单的工业分析。

计算煤中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等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称为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既能反映煤在燃烧方面的某些特性,又是我国电厂用煤分类的重要依据。

煤的工业分析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才能测定各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下面介绍工业分析测定的条件及挥发分的性质。

1.水分(M)

煤中水分可按三种方法测定:通氮干燥法、甲苯蒸馏法,二者适用所有煤种;空气干燥法,仅适用烟煤和无烟煤

通氮干燥法: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置于预先通入干燥氮气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内,烟煤干燥1.5h,褐煤和无烟煤干燥2h。干燥至恒重后,根据煤样质量损失计算水分的质量百分含量。(www.daowen.com)

甲苯蒸馏法: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25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甲苯共同煮沸。分离出的液体收集到水分测定管中并分层,量出水的体积(mL),然后根据水的质量计算出水分的质量百分含量。

空气干燥法: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置于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内,烟煤干燥1h,褐煤和无烟煤干燥1~1.5h。干燥至恒重后,根据煤样质量损失计算水分的质量百分含量。

2.挥发分(V)

将失去水分的煤样置于隔绝空气的环境中,加热至一定温度时,煤中有机质分解而析出的气体称为挥发分。

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放入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的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然后根据煤样质量损失,减去水分含量,计算出挥发分含量。

不同种类的煤,其挥发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相差很大,低的只有17000kJ/kg,高的可达71000kJ/kg。一般含氧量高、碳化程度低的煤,其挥发分的发热量就比较低。

挥发分是煤的重要成分特性,它成为人们对煤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同时,挥发分对煤的着火、燃烧有很大的影响。

挥发分是气体可燃物,其着火温度较低,着火容易;挥发分多,相对来说,煤中难燃的固定碳含量便少,使煤易于燃烧完全,大量挥发分析出,其着火燃烧后可放出大量热量,有助于固定碳的迅速着火和燃烧,因而挥发分多的煤也易于燃烧完全;挥发分是从煤的内部析出的,析出后使煤具有孔隙性,挥发分越多,煤的孔隙越多、越大,使煤和空气的接触面增大,即增大了反应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也使煤易于燃烧完全。因此,挥发分越多的煤,越容易着火,燃烧也易于完全。

3.固定碳(FC)和灰分(A)

原煤试样除掉水分、析出挥发分之后,剩余的部分成为焦炭。它由固定碳(FC)和灰分(A)组成。

把焦炭放在箱形电炉内,在(815±10)℃的温度下灼烧2h,固定碳基本烧尽,剩余的部分就是灰分,其所占原煤试样质量的百分数,即为该煤的灰分含量,据此也就可以推算出该煤的固定碳的含量。

(三)煤的成分分析基准

煤中的成分是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由于煤中水分和灰分含量常随外界条件而变化,其他成分含量也就随之而变,因此在给出煤中各成分含量时,应标明其分析基准才有实际意义。常用的分析基准有收到基(as received)、空气干燥基(air dry)、干燥基(dry)和干燥无灰基(dry and ash free)四种,相应的表示方法是在各成分符号右下角加角标ar、ad、d、daf。

(1)收到基(ar)。

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计算煤中全部成分的组合称为收到基。对进厂原煤或炉前煤都应以收到基计算各项成分。其表达式为

(2)空气干燥基(ad)。

以与空气温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即供分析化验的煤样在实验室一定温度条件下,自然干燥失去外在水分,其余的成分组合便是空气干燥基。其表达式为

(3)干燥基(d)。

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其余的成分组合便是干燥基。干燥基中因无水分,故灰分不受水分变动的影响,灰分含量百分数相对比较稳定。其表达式为

(4)干燥无灰基(daf)。

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其表达式为

由于干燥无灰基无水、无灰,故剩下的成分便不受水分、灰分变动的影响,是表示碳、氢、氧、氮、硫成分百分数最稳定的基准,常用来表示煤的挥发分含量。

煤的成分及各种分析基准之间的关系,如图51所示。

图51 煤的成分及基准间的关系

Mf—外在水分;Mad—内在水分;Sy—硫酸盐硫;S—可燃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