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凝土防渗墙发明之前,水利水电工程中对于较浅的覆盖层大多采用开挖后回填黏土形成截水齿槽的办法。对于渗透系数较大的深厚覆盖层,常采用上游水平防渗,下游排水、减压的办法。这种办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渗效果,但显然不够彻底,许多大坝出现了渗漏问题,尤其是对于高坝,隐患更为严重。因此,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应运而生。(www.daowen.com)
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起源于欧洲。首先在意大利、法国等国应用,后在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等国有了发展。最早在1951~1952年,巴舍斯坝的导流围堰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连锁桩柱型防渗墙。1954~1955年在意大利的玛利亚拉奇坝42m深的含有大漂石的砂砾石层中修建了永久性桩柱型防渗墙。随后又发展了槽孔式防渗墙施工法,用该法在莱茵河测渠电站修建了深40m、厚0.8m的围堰防渗墙。1959年日本从意大利引进防渗墙技术用于中部电力田雉坝防渗工程。20世纪60年代起,混凝土防渗墙在世界坝工上得到迅速而广泛的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仅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建成的混凝土防渗墙就达30余座。如芬兰的蒙塔坝、哥伦比亚的加塔维塔坝、加拿大的箭湖坝、奥地利的弗莱斯特利茨坝、墨西哥的马莱罗斯坝、英国的包尔德赫德坝等工程均采用混凝土防渗墙作为主要的防渗措施。这一时期防渗墙最深的为墨西哥的马莱罗斯坝,最大墙深91.4m。20世纪60年代后,国外的水利水电工程又相继建成了一批混凝土防渗墙,其技术更加成熟,造墙深度更大,最深的当数加拿大的马尼克3号主坝,最大墙深达131m。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防渗墙。1968年,法国首先在下罗纳河圣瓦来水电站围堰采用了自凝灰浆防渗墙,最大墙深26m。后来又有一些工程采用,墨西哥的特南哥坝自凝灰浆防渗墙最大墙深已达50m。采用自凝灰浆等减少浇筑混凝土的工序和墙段接头处理工作,建墙速度比普通防渗墙快2~5倍,造价降低30%~50%,常用于低坝和临时工程中,不能用于中高坝。1992年,横跨日本湾的高速公路建成了深136m、厚2.8m的地下连续墙,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连续墙,是地下连续墙的最高水平。国外部分混凝土防渗墙工程特性见表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