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2.2为只有一个神经元的单层感知器模型。下面以二分类问题为例来介绍单层感知器。如果采用阈值型激活函数,则单层感知器可以产生一个判决超平面wTx=0。换而言之,单层感知器是一种参数化的估计方法,通过求解参数w1、w2和b来得到判决超平面,从而完成分类任务。作为一个只能解决线性可分问题的模型,纠错学习可以用于对单层感知器参数进行估计。
感知器[5],又称感知机,是在1957年由Frank Rosenblatt提出的一种最简单的前向人工神经网络。1958年Frank Rosenblatt又提出了最小二乘法、梯度下降法等感知器优化算法[6]。这些算法使得感知器可以完成二分类任务。图2.2为只有一个神经元的单层感知器模型。下面以二分类问题为例来介绍单层感知器。
单层感知器的神经元输出y包含兴奋(1)或抑制(0)两种状态,分别对应二分类任务的类别c1和类别c2。如果采用阈值型激活函数,则单层感知器可以产生一个判决超平面wTx=0。如果输入的样本位于高维空间,则单层感知器可以产生一个超平面完成二分类任务。如果在二维空间做分类,那么如图2.3所示,该判决超平面是一条直线,感知器的输入是一个二维向量,分类面可以表示为w1x1+w2x2+b=0。也就是说,将在直线上方的样本分类为c1,在直线下方的样本分类为c2。
图2.2 只有一个神经元的单层感知器模型(www.daowen.com)
图2.3 二维空间的分类超平面
可以看出,只要得到合适的单层感知器参数w1、w2和b,就可以完成分类任务。换而言之,单层感知器是一种参数化的估计方法,通过求解参数w1、w2和b来得到判决超平面,从而完成分类任务。作为一个只能解决线性可分问题的模型,纠错学习可以用于对单层感知器参数进行估计。我们用f(·)表示激活函数,t为迭代次数,y(t)表示迭代到第t次网络的实际输出,c(t)表示期望的输出(输入量的类别),η为学习率,e(t)表示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的误差,其算法描述如算法2.3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迁移学习基础及应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