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最初仅仅被认为是软件的准确性。如果软件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所要求的功能,人们就认为软件是可靠的。然而,这最起码的要求也常常不能得到满足。有人做过统计,对于初次编出的软件(指计算机软件),平均每100~4000条指令就会出现一个错误。这些错误需要在调试、联调、试运,甚至到运行时才能陆续被发现和改正。
近年来,人们对软件可靠性赋以更广泛的含义,对计算机软件而言,要便于使用和便于扩展。如果一个软件不便于使用,不便于扩展,就认为这个软件存在着缺陷。
软件的质量主要由以下六方面的因素决定:
(1)时间因素。与硬件一样,软件也有MTBF、MTTR等指标。除此之外,还有以下时间指标:系统平均不工作间隔时间MTBD(Mean Time Between System Downs)、平均停机时间MDT(Mean Down Time)。
(2)缺陷频数。包括软件缺陷数、文件缺陷数、用户提出的补充要求数。
(3)与软件可靠性有关的百分率。除了与硬件相似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错误率等百分率之外,还有以下几种百分率:
1)不合格率:不能算错误,但应进行改进的事件叫不合格事件,它的出现率叫不合格率。
2)延迟率:一项要求在规定时间T内完成的任务,由于软件不可靠,实际完成时间为T1,则定义D=T1-T为延迟时间,D/T叫延迟率。
3)误操作率:这与操作者的操作水平有关,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软件说明书是否清楚,以及软件是否适用于操作。
4)原因不明率:出现了软件错误但查不出原因,从而无法纠正的错误率,叫做原因不明率,它反映了软件的可维修性。(www.daowen.com)
5)同错误事件率:第一次出现的错误在采取措施纠正后,仍重复出现的再现率,叫做同错误事件率。它反映了纠正措施不彻底。
6)可靠性经费率:为软件可靠性及维修所付出的费用与软件总费用之比,叫做可靠性经费率。
(4)软件投入。包括开发软件所消耗的工日数或工时数,对软件检查的项目数,对用户提出的要求采取对策的费用等。
(5)软件特性。包括软件是首次开发的还是基本套用的、复杂程度、标准化程度、结构及规模大小、软件的寿命周期等。
(6)使用方面特性。软件使用方面的特性。
以上讲的是计算机软件。对PLC而言,可靠性则更不仅仅是“准确性”了,也不仅是“便于使用”、“便于扩展”,这些仅仅是自身的可靠性问题。还应有更高的要求。尽管PLC控制可靠性的关键是硬件。但软件的作用也不可忽视。PLC软件(程序)还应在硬件出现故障时,能检测到故障,能报警故障,能避免故障造成的不良后果,甚至有故障还能带病正确工作。即PLC软件的可靠性还协助提高硬件可靠性的任务。
事实上,完全可用PLC程序实现:检测、报警与避免输入、输出及通信故障及相应后果;一旦出现故障,能及时、准确地记录故障类型、出现时间及部位,为错误诊断提供支持;一旦出现故障,能及时采用应急措施,控制故障扩大,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在未出现故障前,能依据硬件工作状态,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
显然,果能实现以上目标,对提高PLC控制的可靠性将具有重大与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