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信息拥有了新的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碎片化信息不仅仅是对传统媒体平台的“碎片化”,更多的是对其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在新时代,传媒信息在符合传播要求的前提下变成碎片。因此,要在新媒体的信息海洋中“生存”,必须拥有两个基础特征:一是信息依然保留着独立而完整的语义,二是信息的微量化。
对于微视频的研究而言,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全面影响,不仅涉及影像作品的媒体平台、传播方式的丰富与更替,也会涉及影像作品生产的全过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从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入手,了解其对微视频表达所产生的深度影响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新媒体时代下微视频发展趋势
在新媒体环境下,视频碎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
首先,微视频受众群体的广泛化,带来了创作流程变迁与提升的可能性。由于视频微量化以及设备的日益普及,微视频的制作门槛变低—虽然还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上的制约。微视频关注的领域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一些主流纪录片或纪录片制作者以前未发现的内容空白或信息遗珠得以展示。这两方面的吸引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微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无形中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关注微视频。在“关注即生产力”的时代,受众群体的广泛化,使微视频变为群体创作及产生其他新型创作方式成为可能。
其次,微视频传播路径的多样性,带来了制作模式的丰富化。由于微视频的微量化和独立语义,使其能够以更加细腻的方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可以组合成大片,登上大小银幕;又可以独立小制作,切入网络世界,进入移动终端。在网络化和碎片化的推动下,微视频拥有了丰富的制作模式。
最后,微视频所包含的巨大商业价值,为其艺术化的提升带来了新的希望。自古以来,“商业化”与“艺术化”总是难以两全,尤其在视频领域中。但是,新媒体时代下,资金、市场与成品的互动性加强了。投资方与制作方能够通过前期策划,以微视频的方式试水市场,并通过市场、受众对于一部微视频的反馈来决定是否加大投入、继续拍摄;又或者是对后续的纪录片进行调整及提升,使其既叫好又叫座;甚至可以推行美剧的制作与采购方式,根据是否有播放市场、销售市场来决定是否开拍或续拍。
微视频的方兴未艾既给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制作群体带来了新的冲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想要更为有效地把握这类纪录片,仍然需要我们在推进纪实性微视频发展的同时,关注其研究,实践其作用,使之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于新媒体时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从制作的角度来看待新媒体时代下的微视频,“碎片”所具有的独立语义和微量化赋予了微视频更多的优势,这些优势也推动着微视频不断变化、演进。
(一)微视频具有独立的纪录片语义
一方面,“碎片”本身在创作时就具有语义特性。“纪录片真实再现的场面‘情节’只是一些并不连贯的情节碎片,它们只有和解说词(以及相应的声音元素)结合起来,才具有叙事的意义,观众才能看得懂。”[1]另一方面,纪实性微视频从最初策划到最后的编辑,都基于传统纪录片制作过程中的转化或变迁。
(二)微视频具有更强的可编辑性及提升的可能性
在篇幅的要求下,每一部微视频对于其所针对的主题或内容而言,都要求言简意赅,不会把时间浪费于无用的情节。在精品制作的要求下,纪实性微视频显得更加精练和简洁;将众多简洁而精练的碎片进行组合和编辑时,能够令微视频作品的质量有更大的提升。
(三)微视频具有更为广阔的关注视野和流通渠道
较纪录片而言,微视频更易于对某一细分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说明,也具有更广阔的关注视野。由于微视频不需要过长的篇幅,决定了其主题选择更加灵活;拍摄和制作周期较短,也决定了其镜头所面对的世界和角落会更多、更细,更决定了微视频具有更多出彩的机会。从制作与流通上看,微量化的信息可以更快速地进入多元的流通路径中,能够形成对大型纪录片的有益补充。(www.daowen.com)
在微视频的发展过程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新媒体的“自媒体”特征,使非专业人士也能够参与到微视频的制作之中。但是微视频制作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例如前期选题及后期制作上的技能缺失,会影响到收视的效果;纪实性微视频的视听语法、制作标准、技术指标的健全程度,也会影响到制作群体水平的高低。但是,非专业人士制作的微视频有其特有的价值,需要各大平台挖掘和利用。二是,传统媒体人在向新媒体人过渡的过程中,在视觉思维、传播思维上的滞后会影响微视频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视觉传播形式,微视频从选题开始,就必须能够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在制作过程中更需要以新媒体的路径为考量,采用新的商业方式进行生产。
二、微视频的传播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视频是新媒体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将从传播的整个过程加以分析。按照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传播过程的“5W”模式,传播过程分为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效果五个方面。
(一)传播者
传统大众媒体的传播者主要是媒介组织,传播者将信息搜集整理,进行单向传播。由于传播者的门槛较高,作为个体而言很难成为信息源的发布者,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播的方式,将原来的单向的线性传播发展成为网状传播,个人成为传播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去中心化后的传播网络中,每个个体都有成为传播主体的平等机会,每个个体都是信息源,信息在这张没有边界的网中进行着“病毒式”的蔓延。
(二)讯息
由于每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因此只要他们有通过纪实性微视频创作传达观念的欲望,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自媒体电视台。在传播的网络中,传播内容被碎片化,大量具有离散性的内容在无序地传播。
(三)媒介
传统大众媒体的传播途径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把持,个人无法通过传统媒介平台发布信息。新媒体则弥补了其不足,一种人人共享的媒介平台在新互联网时代形成。互联网中的视频分享网站为个体搭建了信息传播的公共平台,博客、播客等个人的信息发布平台逐渐成熟,便携的手机媒体用户量增长,等等,这些都为个体信息发布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四)受传者
正如每个个体都有成为传播者的平等机会,每个个体也都可能成为受传者。在传播网络中,每个个体都具有双重的身份,既是传播的主体,又是信息的受传者。信息的受传者也不再仅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能够对信息传播者进行有效的反馈。在这样的环境下,纪实性微视频的创作也将会发生变化,一种开放性、互动性的创作模式将会更加适应新的媒介环境。
(五)效果
随着更多的个人加入微媒体传播中来,信息网络中的节点越来越多,其产生的传播效果将更加明显,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种参与性传播导致信息以“病毒式”传递,信息被大量相互转载,传播速度和效果与传统的线性传播相比将呈指数式增长。
通过对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考察,我们可以看到,新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微媒体传播,其传播的特质影响到了传播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这为微视频的传播提供了恰当的媒介生态环境和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