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气装配的工艺要求知识训练

电气装配的工艺要求知识训练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气装配工艺包括安装工艺和配线工艺。这一点比板前配线的要求得更为严格。

电气装配的工艺要求知识训练

电气装配工艺包括安装工艺和(按原理图或接线图的)配线工艺。

一、电器安装的工艺要求

这里主要介绍电器箱内或电器板上的安装工艺要求。

对于定型产品必须按电器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和工艺的技术要求去安装电器,须符合国家或企业的标准化要求。

对于只有电气原理图的安装项目或现场安装工程项目,决定电器的安装、布局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电气工艺设计和施工作业同时进行的过程,因此布局安排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电路的工艺水平及安全性和可靠性。电器安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检查所用器件是否良好,规格型号等是否合乎图纸要求。

(2)刀开关应垂直安装。合闸后,应手柄向上指,分闸后应手柄向下指,不允许平装或倒装;受电端应在开关的上方,负荷侧应在开关的下方,保证分闸后闸刀不带电。自动开关也应垂直安装,受电端应在开关的上方,负荷侧应在开关的下方。安装组合开关时应使手柄旋转在水平位置为分断状态。

(3)RL 系列熔断器的受电端应为其底座的中心端。RT0、RM 等系列熔断器应垂直安装,其上端为受电端。

(4)带电磁吸引线圈的时间继电器应垂直安装。保证使继电器断电后,动铁芯释放后的运动方向符合重力垂直向下的方向。

(5)各器件安装位置要合理、间距适当,以便于维修查线和更换器件。要整齐、匀称、平正,使整体布局科学、美观、合理,为配线工艺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6)器件的安装紧固要松紧适度,保证既不松动,也不因过紧而损坏器件。

(7)安装器件要使用适当的工具,禁止用不适当的工具安装或进行敲打式的安装。

二、板前配线的工艺要求

板前配线是指在电器板正面明线敷设,完成整个电路连接的一种配线方法。这种配线方式的优点是便于维护检修和查找故障,讲究整齐美观,因此配线速度稍慢,是一种基本的配线方式。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导线尽可能靠近元器件走线,尽量用导线颜色分相,必须符合平直、整齐、走线合理等要求。导线的颜色标志为:保护导线采用黄绿双色;动力电路的中性线和中间线采用浅蓝色;交、直流动力线路采用黑色;交流控制电路采用红色;直流控制电路采用蓝色等。

(2)对明露导线要求横平竖直,导线之间避免直接交叉。导线转弯应成90°带圆弧的直角,在接线时可借助螺丝刀刀杆进行弯线,避免用尖嘴钳等直接弯线,以免损坏导线绝缘。

(3)控制线应紧贴控制板面布线,主回路线相邻元件间距短时可“空中走线”。

(4)板前明线布线时,布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路并行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

(5)排线要求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变换走向应垂直变向,杜绝行线歪斜。

(6)可移动控制按钮连接线必须用软线,与配电板上元器件连接时必须通过接线端,并加以编号。(www.daowen.com)

(7)所有导线从一个端子到另一个端子的走线必须是连续的,中间不得有接头。

(8)压线必须可靠、不松动。不能压到绝缘皮上,露铜不能超过3 mm,导线与端子的接线一般是一个端子只连接一根导线,最多不得超过两根。

(9)线端剥皮的长短要适当,并且保证不伤芯线。

(10)主、控回路的线端均应穿套线头码(回路编号),以便于装配和维修。

(11)装接线路的顺序一般以接触器为中心由里向外,由低向高,先控制电路后主电路,先接的导线不能妨碍后继的布线。电器元件的进出线则必须按照上面为进线、下面为出线、左边为进线、右边为出线的原则接线。

(12)主、控线路在空间的平面层次,不宜多于3 层。同一类导线,要尽量同层密排或间隔均匀。除过短的行线外,一般要紧贴敷设面走线。同一平面层次的导线应高、低一致,前、后一致,避免交叉。

(13)器件的接线端子,应该直压线的必须用直压法,该做圈压线的必须围圈压线,并要避免反圈压线。一个接(压)线端子上要避免“一点压三线”。

三、槽板配线的工艺要求

槽板配线是采用线槽板做行线通道,除器件接线端子处一段引线暴露外,其余行线隐藏于槽板内的一种配线方法。它的特点是配线工艺相对简单、配线速度较快,适用于某些定型产品批量生产的配线,但线材和槽板消耗较多。

配线作业中除了在剥线、压线、端子使用等方面与板前配线有相同的工艺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行线数量和导线截面来估算和确定槽板的规格型号。配线后,导线约占槽板内空间容积的70%。

(2)规划槽板的走向,并按合理尺寸裁割槽板。

(3)槽板换向应拐直角弯,衔接方式宜用横、竖各45°对插方式。

(4)槽板与器件的间隔要适当,以方便压线和换件。

(5)槽板安装要紧固可靠,避免敲打引起破裂。

(6)所有行线的两端应无一遗漏地、正确地套装与原理图一致编号的线头码。这一点比板前配线的要求得更为严格。

(7)应避免槽板内的行线过短而拉紧,应留有少量的裕度。槽板内的行线也应尽量减少交叉。

(8)穿出槽板的行线要尽量保持横平竖直、间隔均匀、高低一致,避免交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