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电池A的V-I性质如图14.8a所示。虽然能量密度尚没有达到目标,但是证实了HMFC概念工作无任何严重问题。通过AC阻抗法将电池电阻划分为IR电阻和极化电阻。电池电阻的构成如图14.8b所示。采用AC阻抗法对极化电阻进一步分析,因为引入一个参比电极到薄膜电解质FC中是困难的[12],针对阳极和阴极的不同测定AC阻抗光谱来确定极化(见图14.9)。在所有条件下,发现两个极化半圆,一个半圆在约3kHz(Ra)处有一个峰,另一个半圆在约30kHz(Rb)处有一个峰,这两个半圆都受阴极气体的影响,均不受阳极气体的影响。因此,Ra和Rb都对应于阴极极化,相比于阴极极化,阳极极化非常小。如所述的那样,Pd有非常高的氢渗能力,作为FC的阳极,Pd有高活性是合理的。Ra和Rb相关的的分析见图14.10所示。显示了1/4斜率,显示了1/2斜率。下面是提出的LSM基电极的阴极反应机理:
图14.8 500℃下试验电池A的I-V特性[图14.8a,阳极气体是潮湿的H2,阴极气体是潮湿的空气(均在40℃下湿化)]和试验电池A的电池电阻构成(图14.8b)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步骤4
步骤2或步骤3很可能是决速(rate-determining)步骤[13]。对HMFC而言,根据PO2相关性分析,极化Ra对应于步骤3,极化Rb对应于步骤2。
图14.9 试验电池A的AC阻抗光谱
图14.10 阴极极化与PO2的相关性(www.daowen.com)
虽然在我们的FC中使用的阴极材料在SOFC中是普遍的,但是阴极极化远小于相关文献报道的使用块体电解质的SOFC[14]。Hibino等人也报道了使用钙钛矿质子导体作为块体电解质的FC的阳极和阴极的极化远大于我们的结果[15]。这些事实表明电解质厚度可能影响极化。
下面的步骤测试电池B的性能。为了得到更好的性能,电池B比电池A具有更薄的电解质、氢薄膜和更有活性的阴极。在不同温度和氢浓度下,测定了单一电池的开路电压(OCV),OCV测试结果见表14.2。测定的OCV除以理论电压可计算质子迁移数,测试的OCV接近于理论电压,比典型的PEFC高得多。OCV测定值与理论值间的差别可能是氢通过电解质缝隙渗漏的结果,因为测定的迁移数几乎与操作条件无关。HMFC的高OCV在PEFC上是个重要的优点,尤其在低电流密度区。
表14.2 不同条件下试验电池B的OCV
电池B的V-I性质如图14.11所示。能量密度在400℃和600℃操作温度下分别是0.9W/cm2和1.4W/cm2。HMFC性能与温度的相关性小于SOFC[16],这可由质子传导性比氧离子传导性有较低的温度依赖性的事实解释。研究表明HMFC有一个相对宽的操作温度窗口,不管系统设计还是燃料选择要求,进一步降低操作温度是可能的。电池B的电池电阻构成如图14.12所示。在图14.13中,根据测定的IR电阻计算薄膜电解质的电导率,与参考文献[17]中报道的块体的电导率对比。即使HMFC结构性能降低总的电解质电阻,薄膜电解质的电导率比块体电解质的低约一个数量级,温度相关性比块体电解质的温和。这些结果表明测定的IR电阻可能包括一个界面电阻。
图14.11 试验电池B的I-V特性[阳极气体是湿的H2,阴极气体是湿的空气(均在40℃下湿化)]
图14.12 试验电池B的电池电阻构成
图14.13 试验电池B的电解质电导率与温度相关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