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量射击实践中发现,射击后药筒体部的局部拉薄、裂纹或断裂,常是由药筒的轴向变形量过大造成的。
射击前,药筒在膛内有初始间隙和弹底间隙。射击时,膛内火药气体压力迅速增加,当对弹丸底部的作用力大于药筒口部对弹丸的箍紧力(拔弹力)时,弹丸开始向前运动。与此同时,作用在药筒底部的火药气体压力使药筒向后移动。药筒壁受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而产生切向变形,径向增大。随着压力的升高,变形量增大,迅速消除了初始间隙,与弹膛壁紧贴,将产生摩擦而阻止药筒向后运动。由于药筒的壁厚和强度沿长度变化,故药筒与膛壁的接触长度逐渐增加。当接触表面的摩擦力总和大于作用在药筒上的轴向力时,药筒就不能移动,将在其底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轴向拉伸变形。如果药筒底部的闭锁间隙加上闭锁系统的弹性变形量,超过药筒允许的拉伸变形量(横断前的最大拉伸变形),药筒就发生横断。另外,作用在斜肩上的火药气体压力也会使药筒产生轴向变形。对于底缘定位的药筒,若斜肩处的空隙不大,则药筒轴向仅为弹性变形或小量塑性变形;若空隙过大,就可能使药筒壁拉薄或拉断。
药筒的壁厚和力学性能沿长度变化,而摩擦系数受接触表面状态的影响较大,所以轴向变形的计算就比较繁杂,同时计算结果也不精确,下面对药筒的轴向变形进行分析。
由于药筒的直径、壁厚和力学性能沿其长度变化,为研究方便起见,在药筒上取一小段Δli,如图8.7.1所示。假设该段的直径、壁厚和力学性能不变,作用在药筒底部的总压力为
式中,P′为药筒底部总压力;p为药筒内火药气体压力;dt0为药筒内底直径。
在某段lx长度上所承受的摩擦力为
式中,di为第i段药筒的外径;pzi为第i段药筒外表面与弹膛壁间的作用力;f为摩擦系数。
图8.7.1 药筒发射时的轴向变形
式中,di0为第i段药筒的内径。
在上式中若(www.daowen.com)
表明在段上的摩擦阻力与火药气体向后的推力平衡,该段向左的外表面就只存在阻止药筒向后移动的静摩擦,lx左端面及其左方各断面内不存在轴向应力,lx段向右各部分将产生大小不等的变形。在膛压增长过程中,某一断面的应力达到该断面的极限强度时,药筒发生横断,此时的总伸长量为极限伸长量。某断面的伸长量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δΔli第i段Δli的伸长量;σei第i段的弹性极限;E′1i为第i段的强化模数。
其中式(8.7.5)表示弹性变形,式(8.7.6)表示弹塑性变形,药筒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8.7.2所示。
图8.7.2 应力-应变曲线
取各小段圆筒体伸长量δΔli的总和,便得到药筒的轴向伸长量,可表示为
为使药筒在发射时不产生横断,应使其在发射时可能发生的轴向伸长量小于药筒的极限伸长量,故其不横断的条件为
式中,δl限为药筒的极限伸长量;Δ制为制造间隙;Δ磨为磨损间隙;Δ弹为弹性间隙。
对于有斜肩的药筒,火药气体作用于斜肩内表面,会增大药筒壁的内应力,有可能使危险断面产生在靠近斜肩附近的地方。
上面在讨论药筒轴向变形时,未考虑药筒切向变形对轴向变形的影响,以及药筒与闭锁系统接触后对药筒轴向变形的影响、闭锁系统弹性恢复时对药筒的轴向压缩等。
一般情况下,药筒轴向变形的大小(伸长或缩短)与药筒直径、初始间隙和弹底间隙的大小、药筒材料的强度(加工硬化)及武器闭锁机构的刚度等有关。初始间隙大、弹底间隙偏小、药筒材料强度偏高,都会使药筒贴膛时间稍迟,这样就不易产生轴向变形,药筒以切向变形为主;反之,若初始间隙小、弹底间隙偏大、药筒材料强度偏低,则药筒贴膛较快、较紧,药筒的轴向变形较大。实际上,当弹底间隙大到一定程度时,容易使药筒产生横断或炸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