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靶板在碰撞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也可以来区分弹头着靶的速度范围。当着速很低时,靶板只产生弹性变形,这是某些实验室中的试验经常遇到的低速范围。当撞击速度达到某一个极限值时,靶板和弹体的接触应力达到或超过其材料的压缩屈服应力σyc,这时它们产生永久变形,这种变形通常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力学过程,首先研究弹性撞击的弹性应力和撞击速度的关系。
若平头杆体以速度vE垂直撞击平面靶,如图4.2.2所示。假设杆体的密度为ρp,则弹性波速可表示为
图4.2.2 碰撞前简图
式中,Ep为杆体的弹性模量。
靶体中膨胀压缩弹性波的传播速度为
式中,ρt为靶体密度;λt和Gt为靶体的拉梅常数。
Gt可表示为
式中,Et和μt分别为靶体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在弹性撞击后,杆体与靶之间的接触应力为σc,相对速度为零。
假设平头杆体由于接触应力σc的作用而引起的向左方后退速度为v1,靶面由于接触应力σc的作用而引起的向右方后退速度为v2。接触面的真实速度为
或
根据撞击时的动量冲量关系,在微小的时间间隔δt内,撞击应力波在杆体内向左传播δx,则有
根据定义
可得
同理,以靶板为对象,可以得到
(www.daowen.com)
将v1和v2值代入式(4.2.7),则得
该式表示了撞击速度与撞击接触应力之间的关系、若从该式中利用式(4.2.8)和式(4.2.9)消去σc,则有
v1和v2实际上分别代表了在弹性撞击条件下,在杆体内和靶内撞击波的传播速度。当接触应力等于杆体或靶板的屈服应力时,杆体或靶板中必有一者产生永久变形。与屈服应力σy有关的撞击速度应是一种弹性撞击的极限速度vEΛ,按式(4.2.12),则有
式中,σy为靶板的屈服应力。以大于此极限速度的的速度撞击弹靶时,将进入塑性变形范畴。对于常用的弹靶钢质材料来说,vEΛ≤1 000 m/s。
在薄靶板的非穿孔性破坏中,有两种由于塑性变形而造成的横向位移。一种是在撞击弹体头部接触部分,靶板产生和弹头形状完全相同的隆起变形;另一种是从直接受撞击的靶板部分延伸很远的,由于靶板弯曲而造成的盘形凹陷变形,如图4.2.3所示。
图4.2.3 薄靶板被撞击后的变形
薄靶板产生非穿孔性的塑性变形的弹体撞击速度vp具有上下两个极限,下极限即为式(4.2.15)的极限速度vEΛ,上极限为产生靶板流动变形的塑性极限速度vpΛ,其可表示为
当靶板厚度提高时,上述靶板的塑性撞击变形就减小,也就是说,厚靶板的挠度很小,塑性撞击变形只局限于靶板撞击面一边的很小局部,在很厚的靶板上,只能在撞击面上形成一个弹坑。
靶板在各种速度的弹体撞击中经历各种现象,它们包括弹性波、塑性波、流体动力学波的传播,以及造成局部或整体的变形和摩擦生热等。流动是在撞击速度达到vpΛ以后开始的,一般认为,当撞击速度达到与材料的体积模量Kt有关的传播波速vHΛ以后,就产生根本变化,即产生流动变形的撞击速度vH,其大小在vpΛ和vHΛ之间,可表示为
式中,vHΛ为流动变形极限速度。
流动变形极限速度可表示为
式中,Kt为材料的体积模量。
材料的体积模量可表示为
式中,Et和μt分别为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当撞击速度超过vHΛ以后,固体的可压缩性相对减弱,即变形速度超过了固体中压缩波的传播速度,从而在固体中形成激波。伹是人们对激波形成后的撞击现象研究得不多,在比它更高的撞击速度打击下,即约在3vHΛ速度时,就会发生粉碎、相变、气化,甚至撞击爆炸等现象。
由上述可见,穿甲作用的速度vc处于vpΛ≤vc≤vHΛ的范围内,包含了弹靶材料的各种各样的破坏形式。对有限厚靶板破坏来说,情况与上述相近。对于某一穿透过程,虽然靶板的破坏有多种机制共同起作用,但必定有一种是占主导地位的,它随靶板材料的性质、几何形状、撞击速度及弹头条件的不同而各有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