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材料和水的特性和相关性

材料和水的特性和相关性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材料在空气中,水分向外发散的性质称为材料的还水性。材料的抗冻性与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特征、充水程度和冷冻速度等因素有关。材料的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对抗冻性影响较大,其影响与抗渗性相似。

材料和水的特性和相关性

1.亲水性与憎水性

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根据其表面能否被润湿,可分为亲水性材料与憎水性材料两类。

如图1-3所示,材料、水和空气三相接触的交点处,沿水表面的切线与水和固体接触面所成的夹角θ称为润湿角。当水分子间的内聚力小于材料与水分子间的分子亲和力时,θ≤90°,这种材料能被水润湿,表现为亲水性。当水分子间的内聚力大于材料与水分子间的分子亲和力时,90°<θ<180°,这种材料不能被水润湿,表现为憎水性。建筑材料中石料、砖、混凝土、木材等属于亲水性材料;沥青、塑料橡胶、油漆等属于憎水性材料,工程上多利用材料的憎水性来制造防水、防潮材料。

图1-3 材料的润湿角

(a)亲水性材料;(b)憎水性材料

2.吸水性

吸水性是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吸水性的大小可用吸水率表示,吸水率有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之分。

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所吸收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W——材料的质量吸水率(%);

m湿——材料吸水饱和后的质量(g);

m——材料干燥到恒重时的质量(g)。

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体积内被水充实的程度,即材料吸收水分的体积占干燥材料的自然体积的百分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W——材料的体积吸水率(%);

V0——干燥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3)。

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存在如下关系:

式中 ρ0——干燥表观密度(kg/m3)。

材料的吸水率大小与材料的孔隙率和孔隙特征有关。一般来说,孔隙率越大,吸水率越大。但在材料的孔隙中,不是全部孔隙都能被水充满,因为封闭的孔隙水分不易渗入,而粗大的孔隙水分又不易存留,故材料的体积吸水率常小于孔隙率。这类材料常用质量吸水率表示它的吸水性。

对于某些轻质材料,如加气混凝土、软木等,由于具有很多开口微小的孔隙,所以它的质量吸水率往往超过100%,即湿质量为干质量的几倍,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体积吸水率表示其吸水性。

3.吸湿性

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吸湿性的大小用含水率表示。(www.daowen.com)

材料所含水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数称为材料的含水率。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W——材料的含水率(%);

m——材料含水时的质量(g)。

材料的含水率大小,除与材料本身的成分、组织构造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有关,气温越低,相对湿度越大,材料的含水率也就越大。

材料随着空气湿度大小的变化,既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又可向外界扩散水分,最后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材料在空气中,水分向外发散的性质称为材料的还水性。木材的吸湿性随着空气湿度变化特别明显。例如,木门窗制作后如长期处于空气湿度小的环境下,为了与周围湿度平衡,木材便向外散发水分,于是门窗因体积收缩而干裂。

4.耐水性

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结构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式中 K——材料的软化系数;

f——材料在饱和水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f——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材料的软化系数为0~1。一般无机非金属材料,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水分会渗入材料之间的缝隙内,降低微粒之间的结合力,软化材料不耐水成分(如黏土、有机物等),强度降低。所以,用于严重受水侵蚀或潮湿环境的材料,其软化系数应为0.85~0.90,用于受潮较轻的或次要结构物的材料,则不宜小于0.70~0.85。软化系数值越大,耐水性越好,软化系数大于0.85的材料,通常可以认为是耐水的材料。

5.抗冻性

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经多次冻结和融化作用(冻融循环)而结构不破坏,同时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质称为抗冻性。

通常把在-15℃的温度(水在微小毛细管中低于-15℃才能冻结)冻结后,再在20℃的水中融化,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为一次冻融循环。

当温度下降到负温时,材料内的水分会由表及里地冻结,内部水分不能外溢,水结冰后体积膨胀约9%,产生强大的冻胀压力,使材料内毛细管壁胀裂,造成材料局部破坏,随着温度交替变化,冻结与融化循环反复,冰冻的破坏作用逐渐加剧,最终导致材料破坏。

抗冻等级是用标准方法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测得材料强度降低不超过规定值,且无明显损坏和剥落时所能承受的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常用“Fn”表示,其中n表示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如F100表示材料在一定试验条件下能承受100次冻融循环。

材料的抗冻性与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特征、充水程度和冷冻速度等因素有关。材料的强度越高,其抵抗冰冻破坏的能力也越强,抗冻性越好。材料的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对抗冻性影响较大,其影响与抗渗性相似。

6.抗渗性

材料抵抗水、油等液体压力作用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不透水性)。

材料的抗渗性可用抗渗等级(P)表示。抗渗等级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压力水不能透过试件厚度在端面上呈现水迹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

例如,P8表示混凝土28d龄期的标准试件用标准方法试验,承受0.8 MPa水压无渗透现象。

材料的抗渗性与其孔隙多少和孔隙特征关系密切,开口并连通的孔隙是材料渗水的主要渠道。材料越密实、闭口孔越多、孔径越小,水越难渗透;相反,孔隙率越大、孔径越大、开口并连通的孔隙越多的材料,其抗渗性越差。此外,材料的亲水性、裂缝缺陷等也是影响抗渗性的重要因素。工程上常采用降低孔隙率以提高密实度,提高闭口孔隙比例,减少裂缝或进行憎水处理等方法来提高材料的抗渗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