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PLC发展史:从起源到今天

PLC发展史:从起源到今天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它主要用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装置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过了逻辑控制的范围。为了控制机器和生产过程又增加了功能,比如顺序、时间、计数和算术等,目前PLC已经广泛应用在复杂的自动化生产和控制行业中。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PLC。目前,可编程序控制器已成为工厂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PLC发展史:从起源到今天

在20世纪60年代,汽车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系统基本上都是由继电器控制装置构成的。当时汽车的每一次改型都直接导致继电器控制装置的重新设计和安装。随着生产的发展,汽车型号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这样,继电器控制装置就需要经常地重新设计和安装,十分费时、费工和费料,甚至阻碍了更新周期的缩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69年公开招标,要求用新的控制装置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并提出了十项招标指标,要求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等。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第一台PLC,在美国通用汽车自动装配线上试用,获得了成功。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计算机家族中的一员,是为工业控制应用而设计制造的。早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它主要用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装置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过了逻辑控制的范围。为了控制机器和生产过程又增加了功能,比如顺序、时间、计数和算术等,目前PLC已经广泛应用在复杂的自动化生产和控制行业中。

这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以其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通用灵活、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很快在美国其他工业领域推广应用,不久便成功地应用于食品、饮料、冶金、造纸等工业。这一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的出现,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高度重视。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PLC。1973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他们的第一台PLC。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于1977年开始进入工业应用。(www.daowen.com)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以16位和少数32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化PLC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使得PLC在设计、性能价格比以及应用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不仅控制功能增强,功耗和体积减小,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编程和故障检测更为灵活方便,而且远程I/O和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以及图像显示的发展,还包括方便的调试和测试工具、仿真工具等,已经使PLC普遍用于控制复杂的连续生产过程。目前,可编程序控制器已成为工厂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1987年2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可编程序控制器作了如下的定义: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的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一类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组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功能的原则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