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综合评价的背景与意义

综合评价的背景与意义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水资源单项评价是综合评价的基础和先导,但是综合评价的出现决非偶然,它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和学科背景。自然社会综合症是自然症状和社会症状相互叠加而形成的全球性病变的综合效应,经历了一个从渐变到突变的长期演变过程。

区域水资源单项评价是综合评价的基础和先导,但是综合评价的出现决非偶然,它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和学科背景。

4.1.3.1 思想背景——系统思想

思想背景是从评价指导思想演变的角度探讨区域水资源综合评价发生的必然性,这个背景就是系统思想。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从原始人学会制造和使用石器进行生产起,人类已经开始思考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用极为原始的方式和极朦胧的观念,把生产劳动过程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历史事实表明,人类很早就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自发地从某些方面接触到事物作为系统而存在这一客观事实,朴素的系统思想开始萌芽。

古代中国的“五行八卦说”、古希腊的“世界大系统”说等朴素辩证法,把宇宙作为统一的整体,以原始的方式说明系统的某些规律性知识,但这时系统思想仍具有原始、朴素和自发性质。近代自然科学处于收集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阶段,这种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发展初期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其结果却导致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界占据长达几个世纪的统治地位。事物作为系统而存在的客观事实,在许多哲学和科学工作者的视野里消失了。

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及其系统思想的合理内核,扔弃了他的唯心论神秘外壳,创立了划时代的唯物辩证法,把人类系统观从康德—黑格尔唯心辩证系统观提高到辩证唯物系统观的高度。唯物辩证法是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马克思把社会看作一个复杂、多层次的、多系统的统一整体即大系统。把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作这一系统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恩格斯则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自然界研究,将物质世界看作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多系统的无限系统。

20世纪,以划时代的物理大革命为先导,科学技术昂首跨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现代科学技术时期。这是一个科学技术合分并进和全面飞跃的新时期,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综合化和一体化的新时期。前苏联B.库兹明认为:人类社会正从 “实物中心论”转入“系统中心论”,就是说,我们已经进入系统科学时期。现代系统科学是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大发展、科学技术大综合的必然产物。从40年代末诞生的SCI理论 [即L.V.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 (Genderal System),N 维纳的控制论 (Cybernetics)和C.E.申农的信息论(Information)]到70年代崛起的DSC理论 [即I.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论 (Dissipative Structure),H.哈肯的协同论 (Synergertics)和R.托姆的突变论 (Catastrophe Theory)]等是标志现代系统思想演变的主要里程碑,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部门: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以物质客体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类基础科学总称,学派林立,群星灿烂,把现代科学技术推入了综合化和一体化的新时期。

人们曾经从技术变革角度描述各个时代的不同特点:由于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原子时代接踵而来:人造卫星上天,人类登上月球,又开辟了航天时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带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信息科学与通讯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时间在缩短,空间在缩小,知识在爆炸,使得世界上更多的事物产生联系,密切相关,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我们将这个时代称为系统时代。

既然我们处于系统时代,我们就应该如实地用系统思想考察水资源中的一切问题,包括评价问题。具体地说,评价区域水资源时,不仅要看到一个评价实体,而且要把握整体;不仅要了解一个个要素,而且要了解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即结构;不仅要弄清其结构,而且更要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相互联系;不仅要认识其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而且要深入研究各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不仅要注意各要素之间、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要注意系统整体同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要作定性分析,而且要定量评价;不仅要作静态研究,知道它是什么,而且要作动态评价,把握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等。总而言之,任何单一指标或任何单项的评价都不足以反映水资源系统的全貌和内涵,不足以揭示水资源的全局性和深刻性。因此,区域水资源综合评价的发生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是现代化科技成果的结晶,是辩证思维的成果。(www.daowen.com)

4.1.3.2 社会背景——自然社会综合症

社会背景是从评价活动外部环境的角度探讨区域水资源综合评价发生的必然性,这个背景就是自然社会综合症及其根治的需要。地球表层系统是一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其演化方向有进化、歧化和退化等多种发展趋势之分。地表物质由混沌无序向稳定有序,由单层变为多层次,进而形成非平衡态耗散结构和优化功能的自组织、自控制历程,反映了地表系统进化为其演化的主流方向。促进地表系统进化的主要机制是其系统内外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通常呈良性循环,且系统内部各子系统,诸要素之间,地表系统与地内、地外环境之间互成协同效应。当来自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随机事件,使处于稳态的地表系统受随机涨落的严重干扰,导致系统的耗散结构破损,功能衰减和失调,总熵流剧增。系统动态紊乱时,势必导致系统内外质能、信息转换呈恶性循环,自然-社会复合系统与环境之间显示负向相干效应,驱使系统由稳定有序蜕变为混乱无序,系统的演化出现反常的歧化和退化之类的支流和逆流现象,从而引发严重的“自然社会综合症”。

自然社会综合症是自然症状和社会症状相互叠加而形成的全球性病变的综合效应,经历了一个从渐变到突变的长期演变过程。它主要起因是人类活动干预地表自然界的人文过程,从而导致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特别是人地关系的紊乱。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只能崇拜与人们对立的、异己的自然力量,但就在这时,人类悄悄开始征服自然的长征。古代科技缓慢发展的量变,导致了近代科技质的飞跃,人类渐渐以大自然征服者的雄姿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蒸汽机内燃机为代表的第一次技术革命,19世纪70年代,发端了以电气机为代表第二次技术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核能开发、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得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纵深发展。恩格斯曾说:“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固有的竞争性和掠夺性,加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有的粗放性和盲目性,激发技术成为破坏生物圈、威胁人类的异化力量,从而导致当今严重的“自然社会综合症”。

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是自然社会综合症的表征。人类从违背自然规律,盲目征服自然而屡受自然界惩罚,饱经灾难折磨的深刻教训中,逐渐醒悟到:根治自然社会综合症的唯一药方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即:“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同时这标志着人类对水及其重要性已有相当的认识,水资源已经引起了全球人们的普遍重视。

水问题不再仅仅是水问题,而是一个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诸方面的问题,是一个由极其复杂的多因素相互的全球问题;水问题不只是涉及到水的自身,而是维系人类前途的问题,是一个带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即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因此,只有把水利置于区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中研究水资源,把区域水资源放到整个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作综合评价,放在流域的层次上去综合评定,才能作出科学、合理和全面的评价。

学科背景是从评价对象有关学科发展的角度探讨区域水资源综合评价发生的必然性,这个背景就是水资源学。综观学科发展的过程,它们都是从简单综合到分类研究,再到高层次综合……不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分化和合流是学科发展两个并行不悖的趋势。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术思潮林林种种,学科分化和合流趋势更加明显,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不断涌现。“这些新兴的学科尽管还不完善和成熟,但它们应运而生,在当代社会条件和科学研究的历史背景下,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科学研究领域新的增长点,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