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线度、平面度(、)
标注直线度、平面度操作的一般过程如下。
Stage1.标注“直线度”
Step1.将工作目录设置至D:\creo3.7\work\ch05.06.01,打开工程图文件tolerance_01.drw。
Step2.在功能选项卡区域的选项卡中单击“几何公差”按钮,系统弹出图5.6.1所示的“几何公差”对话框。
图5.6.1 “几何公差”对话框
图5.6.1所示“几何公差”对话框的“模型参考”选项卡中各选项说明如下。
在下拉列表中可选取所需的参考模型,当工程图中只含一个模型时,该模型将被作为默认的参考模型;当工程图中含多个模型或组件时,可单击按钮,在图形区中选取所需的参考模型。
区域用来定义参照图元。在下拉列表中可定义参照图元的类型,该下拉列表的选项会根据所选几何公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当参照图元的类型设置完成后,单击按钮,可在图形区选取相应的参照图元。
区域用来放置几何公差。在下拉列表中可定义几何公差的放置(附着)方式,单击按钮后,在图形区放置几何公差。其中,下拉列表各选项的功能说明如下。
:将几何公差附着在尺寸上,该放置方法将在标注“圆柱度”中讲解。
:将几何公差附着在尺寸弯头(即尺寸线的水平部分)上,如图5.6.2所示。
:几何公差不含引线,而且可以放置在图形区的任意位置。
:将几何公差附着在注解弯头(即注解引线的水平部分)上,如图5.6.3所示,其中,注解须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注解或在零件模式中添加的注解。
图5.6.2 “尺寸弯头”选项
图5.6.3 “注解弯头”选项
:几何公差由一条引线引出。
:几何公差由一条引线引出,且引线的引出端与所参照的图元垂直,该选项与上面的“带引线”选项在后面的几何公差讲解中多次用到,请读者留意。
:几何公差由一条引线引出,且引线的引出端与所参照的图元相切。
:将几何公差附着在其他几何公差上面,如图5.6.4所示
Step3.在“几何公差”对话框左侧的公差符号区域中,单击“直线度”按钮。
Step4.定义公差参照。在“几何公差”对话框中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取选项,单击按钮,在系统的提示下,选取图5.6.5所示的边线为公差参照。
图5.6.4 “其他几何公差”选项
图5.6.5 定义公差参照(一)
Step5.定义公差的位置。
(1)在对话框中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取选项,弹出图5.6.6所示的菜单,选择命令。
说明:区域的下拉列表中各选项的功能(除)将在下面各种公差的添加中分别用到,在此不再作详细说明。对于,选择后在系统的提示下,选取其他已标注的几何公差,则系统自动在选取的标注下生成一个新的标注,形式与选取的标注相同。
(2)在系统的提示下,选取图5.6.5所示边线为放置位置参照。
(3)在图5.6.5所示的位置单击中键,放置“直线度”公差符号,结果如图5.6.7所示。
图5.6.6 “引线类型”菜单
图5.6.7 标注“直线度”
Step6.在对话框选项卡中,接受系统默认的公差值0.001,如图5.6.8所示。
图5.6.8 “公差值”选项卡
图5.6.8所示的“公差值”选项卡中各选项的功能说明如下。
区域:在该区域的后的文本框中可设置公差值;当几何公差的类型为“直线度”“平面度”“曲面轮廓度”“垂直度”和“平行度”时,复选框处于可选状态,选中该复选框后,在和文本框后输入相应的数值,如在后的文本框中输入数值0.02,在后的文本框中输入数值50,就表示参考平面的平行度公差在任一方向上50单位长度以内的平行度误差不能超过0.02单位,如图5.6.9b所示。
图5.6.9 添加“每单位公差”
下拉列表:在该区域下拉列表中选取的材料条件将应用于公差数值(显示在公差数值之后)。
:表示最小实体状态,其中LMC为Leastmaterialcondition的缩写。
:表示最大实体状态,其中MMC为Maximummaterialcondition的缩写。
:表示忽略材料尺寸状态,且在公差值所在框格内显示符号,如图5.6.9所示。
:表示忽略材料尺寸状态,且在公差值所在框格内不显示符号。
Stage2.标注“平面度”
Step1.在“几何公差”对话框的右侧按钮区单击按钮,后面的操作过程与添加“直线度”公差操作相似。
Step2.在“几何公差”对话框左边公差符号区域中,单击“平面度”按钮。
Step3.定义公差参照。在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取选项,单击按钮,选取图5.6.10所示的曲面为公差参照。
Step4.定义公差的位置。
(1)在对话框中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取选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命令。
(2)在系统的提示下,选取图5.6.10所示面的边线为放置位置参照。
注意:所选的面在该视图中显示仅是一条边线,此处选取的是面的边线,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将面与它的边线混淆。
(3)在图5.6.10所示的位置单击中键,放置“平面度”公差符号。
Step5.在选项卡中,接受系统默认的公差值0.001。
Step6.单击对话框中的按钮,完成“平面度”的标注,结果如图5.6.11所示。
图5.6.10 定义公差参照(二)
图5.6.11 标注“平面度”
注意:在“几何公差”对话框中,“直线度”和“平面度”的和选项卡中,都不需要作修改,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2.圆度、圆柱度(、)
Stage1.标注“圆度”
Step1.将工作目录设置至D:\creo3.7\work\ch05.06.01,打开工程图文件tolerance_02.drw。
Step2.在功能选项卡区域的选项卡中单击“几何公差”按钮,系统弹出“几何公差”对话框。(www.daowen.com)
Step3.在“几何公差”对话框左侧公差符号区域中,单击“圆度”按钮。
Step4.定义公差参照。在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取选项,单击按钮,选取图5.6.12所示曲面为公差参照。
Step5.定义公差的位置。
(1)在对话框中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取选项,在弹出的图5.6.13所示的菜单中选择命令。
(2)在系统的提示下,选取图5.6.12所示的边线为放置位置参照。
(3)在图5.6.12所示的位置单击中键,放置“圆度”公差。
图5.6.12 定义公差参照(一)
图5.6.13 “引线类型”菜单
Step6.在选项卡中,接受系统默认的公差值0.001,结果如图5.6.14所示。
图5.6.14 标注“圆度”
Stage2.标注“圆柱度”
Step1.在“几何公差”对话框的下侧按钮区单击按钮,后面的操作过程与添加“圆度”公差操作相似。
Step2.在“几何公差”对话框左侧公差符号区域中,单击“圆柱度”按钮。
Step3.定义公差参照。在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取选项,单击按钮,选取图5.6.15所示的曲面为公差参照。
Step4.定义公差的位置。
(1)在对话框中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取选项。
(2)在系统的提示下,选取图5.6.15所示的尺寸,系统自动生成圆柱度的标注。
Step5.在选项卡中,接受系统默认的公差值0.001。
Step6.单击对话框中的按钮,完成“圆柱度”的标注,结果如图5.6.16所示。
图5.6.15 定义公差参照(二)
图5.6.16 标注“圆柱度”
注意:图5.6.16所示的“圆柱度”公差放置的位置为竖向放置,在一般应用中通常为横向放置,特此说明。
3.线轮廓度、曲面轮廓度(、)
标注线轮廓度、曲面轮廓度操作的一般过程如下。
Stage1.标注“线轮廓度”
Step1.将工作目录设置至D:\creo3.7\work\ch05.06.01,打开工程图文件tolerance_03.drw,该工程图所使用的零件模型如图5.6.17所示。
Step2.在功能选项卡区域的选项卡中单击“几何公差”按钮,系统弹出“几何公差”对话框。
Step3.在“几何公差”对话框左侧公差符号区域中,单击“线轮廓度”按钮。
Step4.定义公差参照。在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取选项,单击按钮,选取图5.6.18所示的边线为公差参照。
Step5.定义公差的位置。
(1)在对话框中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取选项。
(2)在系统的提示下,在图5.6.18所示的位置单击,放置“线轮廓度”公差。
图5.6.17 零件模型
图5.6.18 定义公差参照(一)
Step6.选取选项卡,在子选项卡的下拉列表中选取基准,如图5.6.19所示。
图5.6.19 “基准参考”选项卡
Step7.在选项卡中,接受系统默认的公差值0.001。
注意:“线轮廓度”的选项卡可以不进行修改,此时“线轮廓度”无基准要求,添加完成后标注的形式如图5.6.20所示;添加基准后,标注形式如图5.6.21所示。
Stage2.标注“曲面轮廓度”
Step1.在“几何公差”对话框的下侧按钮区单击按钮。
Step2.在“几何公差”对话框左侧公差符号区域中,单击“曲面轮廓度”按钮。
Step3.定义公差参照。在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取选项,单击按钮,选取图5.6.22所示的面为公差参照。
图5.6.20 无基准参照
图5.6.21 有基准参照
图5.6.22 定义公差参照(二)
Step4.定义公差的位置。
(1)在对话框中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取选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命令。
(2)在系统的提示下,选取图5.6.22所示的边线为放置位置参照,在菜单中单击命令,系统弹出图5.6.23所示的菜单,且在视图中显示指引线方向,如图5.6.24所示。
(3)在菜单中选择命令,然后在系统的提示下,在图5.6.22所示的位置单击中键,放置“曲面轮廓度”公差。
Step5.选取选项卡,在子选项卡的下拉列表中选取基准。
Step6.在选项卡中,接受系统默认的公差值0.001。
Step7.单击按钮(或单击中键),完成“曲面轮廓度”的添加,结果如图5.6.25所示。
图5.6.23 “方向”菜单
图5.6.24 指引线方向
图5.6.25 标注“曲面轮廓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