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公式
水文所法是把小流域的形状概化成矩形,沿河槽长度等距划分等流时线,并假定等流时线间的汇流面积随汇流时间呈直线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得出充分供水时全面汇流造峰的计算公式。以全流域造峰为基础,即以tc=τ为条件计算暴雨。对洪峰径流系数,则分为全面汇流与部分汇流两种情况加以讨论。
以tc=τ和代入式(8-6),得:
式中的F、n、S由流域地形图和设计暴雨求得,可以认为是已知数;ψ、τ是未知数,求最大流量Qm应首先求解这两个参数。
2.汇流历时τ的计算
为简化计算,采用流域平均汇流速度描述径流在坡面和河道内的流动。根据水力学知:
则有
式中 J——流域平均坡度,实用上以主河道平均比降来代表,以小数计;
L——流域汇流的最大长度,km;
m——汇流参数,与流域及河道情况等条件有关。
3.洪峰径流系数ψ的计算
洪峰径流系数是汇流历时内净雨量与降雨量的比值,可写成:
式中 Hτ——τ时段内的暴雨总量,mm;
hτ——τ时段内的净雨总量,mm;
μτ——τ时段内的损失量,mm。
从超渗产流的概念知,当降雨强度大于流域平均入渗强度时,便产生地面径流,否则不会产生径流。这一原理可用图8-9表示。
图8-9 降雨强度过程与损失示意图
(a)tc>τ;(b)tc<τ;
当tc>τ时,若τ值增加,地面径流量也相应增加,但增至最大产流历时tc时,径流量就不再增加。当tc<τ时,则只在tc时段内才产生地面径流。
最大产流历时tc即净雨历时,其求法根据暴雨—历时关系的微分而得:
(www.daowen.com)
全面汇流与部分汇流应分别确定ψ。
当tc>τ时,如图8-9(a)所示,μτ=μτ。
故
当tc<τ时,如图8-9(b)所示,因在(τ-tc)时段内,降雨强度小于平均损失强度,不产生径流,则需先求净雨总量htc,再求ψ值。可导出
由式(8-14)不难看出:当tc=τ时,ψ=n。
4.产、汇流参数的确定
产流参数μ代表产流历时tc内地面平均入渗率,又称损失参数。推理公式法假定流域各点的损失相同,把μ视为常数。μ值的大小与所在地区的土壤透水性能、植被情况、降雨量的大小及分配、前期影响雨量等因素有关,不同地区其数值不同,且变化较大。
汇流参数m是流域中反映水力因素的一个指标,用以说明洪水汇集运动的特性。它与流域地形、植被、坡度、河道糙率和河道断面形状等因素有关。一般可根据雨洪资料反算,然后进行地区综合,建立它与流域特征因素间的关系,以解决无资料地区确定m的问题。各省份在分析大暴雨洪水资料后都提供了μ和m值的简便计算方法,可在当地的《水文手册》(图集)中查到。例如江苏省采用μ=1.0mm/h建立m—θ(F,L、J)或m—(J,L)的地区经验公式计算m值。
5.推理公式的应用
应用推理公式推求设计洪峰流量的方法很多,本章仅介绍试算法。
该法是以试算的方式联解方程组式(8-7)、式(8-10)、式(8-13);或式(8-7)、式(8-10)、式(8-14)。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通过对设计流域调查了解,结合当地的《水文手册》(图集)及流域地形图,确定流域的几何特征值F、L、J,暴雨的统计参数及暴雨公式中的参数n,产流参数μ及汇流参数m。
2)计算设计暴雨的雨力SP与雨量HtP,并由产流参数τ计算设计净雨历时tc。
3)试算的步骤为:先假设一个QmP,代入式(8-10)计算出一个相应的τ,将它与tc比较判断属于何种汇流情况,用式(8-13)或式(8-14)计算出ψ,再将该ψ值代入式(8-7)求出一个Q′mP,若Q′mP与假设的QmP一致(误差在1%以内),则该QmP、τ、ψ即为所求;否则,另设QmP重复上述试算步骤,直至满足要求为止。该试算过程可由第12章介绍的方法通过计算机完成。
【例8-1】在某小流域拟建一小型水库,已知该水库所在流域为山区,且土质为黏土。其流域面积F=84km2,流域的长度L=20km,平均坡度J=0.01,设计雨力SP=90 mm/h,n2=0.65。试用推理公式法计算坝址处P=1%的设计洪峰流量。
解(1)设计暴雨计算。根据暴雨公式得历时t的设计暴雨量HtP为:
(2)设计净雨计算。根据该流域的自然地理特性,查当地《水文手册》得设计条件下的产流参数μ=3.0mm/h,计算净雨历时tc为:
(3)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根据该流域的汇流条件,由θ=L/J1/3=90.9,由该省份《水文手册》确定本流域的汇流系数为m=0.28θ0.275=0.97。
假设QmP=500m3/s,代入式(8-10),计算汇流历时τ为:
因tc>τ,属于全面汇流,由式(8-13)计算ψ,并代入式(8-7)得QmP为624m3/s,所求结果与原假设不符,应重新假设QmP值,经试算求得QmP=640m3/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