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06~1949年的2156年间,我国发生较大干旱1056次,大约每两年发生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1950~1990年的41年间,全国平均每年遭受干旱灾害的面积达2084万hm2,成灾面积达931.87万hm2,成灾率高达44.7%。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干旱灾害已成为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由于干旱缺水及违反自然规律的开发活动,全国沙漠面积由13.7万km2增加到17.6万km2,潜在沙漠化的面积达15.8万km2;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面积日益缩小:1949年以来我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km2,约占现有湖泊面积的1/4,湖泊蓄水量减少了513亿m3,其中淡水减少了340亿m3。干旱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可使农业减产甚至绝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1950~1989年的统计,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2067.7万hm2,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17.2%,其中受旱成灾(减产三成以上)的面积达800.4万hm2,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6.7%。
干旱除了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外,更为严重的是,干旱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引起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持续减少,从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www.daowen.com)
在我国的历史上,干旱造成的社会影响也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180~1949年,因旱灾死亡万人以上的事件至少有24起,共死亡1185.4万人。据近500年来的分析,严重饥荒和蝗虫灾害发生的县数与干旱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之,干旱对经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洪涝与干旱的治理都要通过一系列工程、非工程措施,而这些措施无一不用到水科学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