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机械零件失效形式及原因分析

机械零件失效形式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便于对失效现象进行研究和处理有关产品失效的具体问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失效的类型进行了分类。表2-1 失效形式分类及原因断裂是机械零件失效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形式。根据失效的诱发因素对失效进行分类,可分为:1)机械力引起的失效,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疲劳及剥落等。但如果生产厂规定使用寿命过短,产品过早地进入耗损失效期,则仍属产品质量问题,应由生产厂家负责。

机械零件失效形式及原因分析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便于对失效现象进行研究和处理有关产品失效的具体问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失效的类型进行了分类。

1.按照产品失效的形态进行分类

在工程上,通常按照产品失效后的外部形态将失效分为过量变形、断裂及表面损伤三类,见表2-1。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将失效的形式与失效的原因结合起来,也便于在工程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因此是工程上较常用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也习惯地将工程结构件的失效分为断裂、磨损与腐蚀三大类,这种分类方法便于从失效模式上对失效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表2-1 失效形式分类及原因

978-7-111-57031-8-Chapter02-1.jpg

断裂是机械零件失效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形式。关于断裂失效的分类,又有许多不同的方式,且常常有交叉和混乱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及区分的角度不同。常见的断裂分类有:

1)力学工作者常根据断裂时变形量的大小,将断裂失效分为两大类,即脆性断裂和延性断裂。

2)从事金相学研究的人员,通常按裂纹走向与金相组织(晶粒)的关系,将断裂失效分为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

3)金属物理工作者通常着眼于断裂机制与形貌的研究,因此习惯上对断裂失效分类为:①按断裂机制进行分类,可分为微孔型断裂、解理型(准解理型)断裂、沿晶断裂及疲劳型断裂等。②按断口的宏观形貌分类,可分为纤维状、结晶状、细瓷状、贝壳状及木纹状、人字形、杯锥状等。③按断口的微观形貌分类,可分为微孔状、冰糖状、河流花样、台阶、舌状、扇形花样、蛇形花样、龟板状、泥瓦状及辉纹等。

该分类方法的优点是详细地揭示了断裂的微观过程,有助于断裂机制的研究。

4)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于按加工工艺或产品类别对断裂(裂纹)进行分类:①按加工工艺分类,有铸件断裂、锻件断裂、磨削裂纹、焊接裂纹及淬火裂纹等。②按产品类别分类,有轴件断裂、齿轮断裂、连接件断裂、压力容器断裂和弹簧断裂等。

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主要是便于生产管理,有利于分清技术责任。

5)失效分析工作者通常从致断原因(断裂机理或断裂模式)的角度出发,将机械零件的断裂失效分为:过载断裂失效、疲劳断裂失效、材料脆性断裂失效、环境诱发断裂失效、混合断裂失效。

2.根据失效的诱发因素对失效进行分类

失效的诱发因素包括力学因素、环境因素及时间(非独立因素)三个方面。根据失效的诱发因素对失效进行分类,可分为:

1)机械力引起的失效,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疲劳及剥落等。

2)热应力引起的失效,包括蠕变、热松弛、热冲击、热疲劳、蠕变疲劳等。(www.daowen.com)

3)摩擦力引起的失效,包括黏着磨损、磨粒磨损、表面疲劳磨损、冲击磨损、微动磨损及咬合等。

4)活性介质引起的失效,包括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应力腐蚀、腐蚀疲劳、生物腐蚀、辐照腐蚀及氢致损伤等。

3.根据产品的使用过程对失效进行分类

一批相当数量的同一产品,在使用中可能会出现:一部分产品在短期内发生失效,另一部分产品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才失效。如果将其失效率与使用时间做图,通常可以得到图2-1所示的规律。由图2-1可知,失效率按使用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和耗损失效期。

1)早期失效是产品使用初期的失效。这一时期出现的失效多系设计、制造或使用不当所致。

978-7-111-57031-8-Chapter02-2.jpg

图2-1 浴盆曲线

2)偶然失效是产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发生的失效。其特点是失效率低且稳定。偶然失效期是产品的最佳工作时期,又称使用寿命,它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

3)耗损失效是产品进入老龄期的失效。在通常情况下,产品发生的耗损失效生产厂可以不承担责任。但如果生产厂规定使用寿命过短,产品过早地进入耗损失效期,则仍属产品质量问题,应由生产厂家负责。

4.从经济法的观点对失效进行分类

在失效分析工作中,特别是对重大失效事故的处理上,往往涉及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问题,此时将从经济法的观点对失效进行分类。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产品缺陷失效,又称本质失效,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早期失效。失效的责任自然应由产品的生产单位来负责。

2)误用失效,属于使用不当造成的失效。在通常的情况下应由用户及操作者负责。但如果产品的生产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中,没有明确规定有关的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产品的制造者也应当承担部分责任。

3)受用性失效,属于它因失效,如火灾水灾地震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的失效。

4)耗损失效,属于正常失效。生产厂一般不承担责任。但如果制造者没有明确规定其使用寿命并且过早地发生失效,制造者也要承担部分责任。

除此之外,对失效尚有许多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按照失效的模式(失效的物理化学过程)对失效进行分类,按失效零件的类型进行分类等。了解并正确运用失效的分类方法,对于研究失效的性质,分析失效的原因及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上述分类方法在失效分析的实践中均得到广泛应用并予以互相补充。在运用上述知识进行失效分析时,将失效的模式、失效的诱发因素及失效后的表现形式联系起来考虑,对于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这也是本书将要阐述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