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砂坑改建调蓄水塘工程建设纪实:碧水蓝天三川风光

砂坑改建调蓄水塘工程建设纪实:碧水蓝天三川风光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永登县引大灌区田间工程建设管理处承担了砂坑改建水塘工程的建设任务。2009年7月,引大秦王川灌区水塘调蓄工程被列为中央财政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期为三年。

秦王川,一块史书鲜有记载的地方,虽然是个四周环山的小盆地,但海拔却明显高于环绕它的小山以外的地方,东西宽约12公里,南北长约47公里。这里没有河流,干旱少雨,土壤盐碱化严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砂田耕作方式。

砂坑是在铺压砂田时从土层下面取砂后形成的地坑。每30亩左右的砂田就有一座砂坑,大约有2万多座砂坑分布在秦王川的砂田里。砂坑的面积大多数在200~2000平方米之间,深度一般在5~8米之间。

随着引大入秦工程的建成,秦王川的砂田要全部变成水浇地,要求将原地表上面铺压的砂子(经多年耕作砂子已成了砂土混合物)全部铲光(俗称起砂),起砂平田整地时只有少量的砂土回填到砂坑里,大部分砂土堆积在条田之间,形成了一条条高高的砂坝。这些废弃砂坑既影响耕地面积的完整性,又成了田间耕作的障碍物。

引大入秦工程从1989年9月开展平田配套以来,灌区灌溉面积达到66.13万亩,成为甘肃省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区域之一。灌区群众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兴建日光温室,进行蔬菜、花卉、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和规模养殖,这些经济作物和规模养殖大户必须按其生长需要适时用水。但由于引大工程是按照春小麦大田种植安排的季节性灌溉模式(每年春夏可灌2~3次,冬灌1次)供水,7~9月断水长达50多天。而且断水期正值农作物换茬和秋粮及秋菜生长的关键时期。12月到次年4月为冬季停水。这种供水模式致使引大灌区种植作物单一,收益较低,畜牧业发展也受到水的制约,严重影响着灌区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省、市有关部门从2005年开始进行引大灌区小型水利调蓄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经过两年多深入研究,探索出利用秦王川地区废弃砂坑采用防渗处理后改造成蓄水塘,形成“长藤结瓜”式灌溉模式,为引大灌区发展现代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

2007年,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永登县引大灌区田间工程建设管理处(原永登县引大灌区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县引大建管处”)承担了砂坑改建水塘工程的建设任务。春节后,县引大建管处派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对秦川镇振兴村和胜利村在2005年建成的两座水塘做了两次考察,对水塘的形状、边坡、进水方式、取水办法、防渗材料土工膜的材质、土工膜铺设、水塘安全保护措施等技术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并和当地的老农就砂坑改建水塘的作用,农民建水塘的承受能力,利用水塘蓄水种植水果蔬菜的效益,农民对砂坑改建水塘的需求等事项进行了座谈,为砂坑改建水塘工程的启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考察过程中,这两座水塘的设计人员给我们提供了相关技术资料。

当年3、4月份,县引大建管处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秦王川灌区范围内砂坑进行摸底调查,将砂坑的数量、形状、位置、大小做了详细的丈量登记,并结合砂坑分布状况,拟定了水塘调蓄工程实施方案。6月,建管处委托兰州市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了《引大秦王川灌区砂坑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引大秦王川灌区砂坑治理工程2007年度实施方案》,兰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对该报告原则通过。省水利厅按特事特办的原则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以【甘水发(2007)443号】文件正式批复。

7月,永登县确定由县引大建管处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工程建设主要材料及物资由政府统一采购,建设单位负责管理供应调拨。同时全面负责工程技术指导,专业队施工,预制件生产和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管理。设立现场指挥部,成立了技术组、质检组、施工组、财务组和办公室,各部门按具体分工负责各项工作。秦川、中川、上川三个镇的田间工程管理所具体负责水塘建设施工及技术服务工作。工程建设采用民办公助的办法正式开工。以受益群众为主体,水塘整形、膜下膜上填层和保护层的土方工程、进水渠道砼预制件和安全防护围栏的拉运安装等工作均由受益农户承担。砼预制件生产、土工模的采购和拉运焊接、围栏刺丝和水泵采购等项目使用国家补助资金,由专业队进行施工。永登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引大灌区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这项工作,提出了大干120天,突击完成目标任务的号召。县引大建管处的一线工作人员取消双休日和节假日,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经过四个月紧张施工,全年共建水塘201座,蓄水量达到52.78万立方米。当年蓄水78座,蓄水量12万立方米。

调蓄水塘

这些水塘为灌区设施农业和大田蔬菜的种植储蓄了充足的灌溉水源。解决了近600座日光温室、1000多亩露天蔬菜和部分养殖业供水。项目工程总体运行良好,使用方便,灌区群众称之为地头小水库。一座2000立方米的水塘,可解决10座日光温室冬季用水,每座日光温室年收入可达2万元~3万元,效益明显。

2008年,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联片、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总体思路,动员和发动灌区广大群众,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开展突击活动。实施范围以中川镇为重点、秦川镇为次重点、上川镇为辐射和补充,有序推进。以省道201沿线为重点,中保公路沿线为次重点,连片规划,规模发展。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突出示范带动。建成水塘180座,蓄水量达到51.07万立方米。同年,永登县水利局水保项目在中川镇也建成30座水塘,容量12万立方米。

县引大建管处制定了《永登县引大秦王川灌区水塘调蓄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永登县引大秦王川灌区水塘调蓄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建设程序,明确了水塘的产权归属,落实水塘使用权限和经营权,落实水塘运行规则和管理职责。充分调动农民建塘、用塘、管塘的积极性。使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在项目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工程设计,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设计变更

2009年7月,引大秦王川灌区水塘调蓄工程被列为中央财政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期为三年。县引大建管处依照县上的计划,以省道201线为中轴,东西辐射,相对集中联片,形成万亩露地蔬菜生产基地。中川镇主要以元山村为中心,北连华家井村,西扩尖山庙村,南连何家梁村、周家梁村,形成相对集中连片的露地蔬菜生产基地;秦川镇主要以六墩村、胜利村为中心,北连源泰村,南扩上华家井村与中川镇连片区域相连接。区域内户均种植露地蔬菜2亩、人均0.5亩。上川镇主要围绕以甘涝池为主的千亩枸杞种植基地建设水塘。按照水塘建设与万亩蔬菜种植基地相配套的原则,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效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水塘建设工作。在项目申报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动员农户,充分认识项目建设的意义和效益,各村均召开由村委会全体成员和各村民小组代表参加的会议,讨论工程投劳折资的有关事宜,提出了项目建设的书面申请,群众表示愿意主动承担项目建设自筹资金的投入,提交了项目投劳折资的承诺书,明确建设任务和目标,结合水塘工程实际,科学制定总体建设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及时上报项目规划,做好了项目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2009年10月,甘肃省水利厅、财政厅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方案进行了批复。(www.daowen.com)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永登县人民政府成立了“永登县重点县水塘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监督、协调工作。下设机构有:①宣传报道组:组长鲁宝东,副组长张月玲,成员张连堂、张和祥。主要职责是深入灌区调查采访,充分采用专栏、简报和制作标志牌等形式,及时宣传报道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按期上报工程进展动态。②技术质量组:组长焦瑞祖,副组长张友生、高伟泰,成员为县引大工程科人员,三镇水管所人员及监理人员。主要职责是按照县上关于水塘调蓄工程建设总体部署要求,拟定具体规划方案,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做好测量放线、施工指导等技术服务工作,做好预制件、土工膜、围栏等工程材料计划调拨,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和施工监理工作。③专业施工组:组长康文泰,副组长王占朝,成员为县引大经营科、预制厂、机械队人员。主要职责是负责国家全额投资水塘建设,配合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做好土工膜铺设、围栏刺丝安装、预制件生产及供应等工作。④资金筹措组:组长王建祯,副组长桂国民,成员李发郁、巨红兰。主要职责是做好省、市县水塘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工作,争取和落实工程建设资金及时划拨到位,并及时按合同报账,支付工程进度款项。⑤督查组:组长芦天山,副组长张万科,成员为县发改委、县新农办、县引大建管处抽调的人员。主要职责是负责各镇水塘建设工程督查工作。中川镇和秦川镇成立突击活动办公室。县引大建管处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质量、投资、进度实施控制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对土工膜和水泵等大宗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力争最大限度地做到满足工程要求,节约工程资金。

项目批复后,县引大建管处及时调整了水塘建设项目投资结构,适当加大水塘建设国家补助资金,受益农户只承担水塘整形和膜下膜上填层和保护层的土方工程,土工膜铺设需要的人工费用。进水渠道和安全防护围栏的砼预制件生产拉运安装工作、土工膜采购拉运焊接、水泵采购等费用均使用国家补助资金,由专业队进行施工。配合中川镇、秦川镇及时组织项目实施,分别到项目实施区域的九个村召开动员会,组织村民积极投工投劳开展工程建设。建管处及时抽调工程技术人员成立现场指挥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定措施。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群众建设水塘的主体作用,组织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突击活动,项目区群众克服气温较低,天气寒冷的困难,争时间抢速度,确保工程质量,力促建设进度,极大地推动了工程建设速度。到年底,建成水塘400座、容量75.4万立方米。

2010年,以调整优化灌区供水结构、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引大工程效益为目的,紧紧抓住中央财政加大小农水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总体思路,动员和发动灌区广大群众,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完成水塘调蓄工程建设。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重点突破、形成规模的原则,集中在上川镇五联、古联、上古山3个村;秦川镇源泰、六墩、保家窑、上华家井、红星、胜利、石门沟7个村;中川镇北坪、尖山庙、倒水塘、廖家槽、陈家梁、何家梁、下华家井7个村实施。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示范带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建设水塘的积极性。

永登县人民政府加强项目建设领导,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水利局、县财政局、县引大建管处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实施乡镇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技术施工组、后勤组、督查组,负责项目的监督和协调工作。县引大建管处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在中川镇何家梁村设立现场指挥部,由县引大建管处领导驻现场主持开展工作。

工程建设按宣传动员、工程实施和检查验收三个阶段有序进展。现场指挥部紧密配合三镇开展突击活动,及时抓好检查,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狠抓薄弱环节,全力以赴促进水塘建设工程顺利进行。全年建成水塘215座、容量80.31万立方米。

2011年4月1日,甘肃省水利厅、财政厅以【甘水发(2011)195号】文件对永登县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方案正式批复,同意项目实施。工程分布在引大灌区东一干9、10、11支渠及1条干斗,东二干10、11、12、13、14、16、17支渠及2条干斗,甘分干、电干1、2支渠的灌区范围内。项目涉及永登县辖区的上川、秦川、中川三个镇的20个行政村。

永登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和充实项目建设领导机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管理办法》和《甘肃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依据永登县农田水利规划,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加强宣传,鼓励和引导农民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进度、质量、投资三方面实施严格的控制管理,在项目区设立现场指挥部,科学组织项目实施,狠抓督促落实工作。上川、秦川、中川三镇水管所做好技术服务和质量管理工作。8月1日各标段和工程监理单位进驻现场开工。根据项目建设季节性强、施工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县引大建管处与上川、秦川、中川三镇组织灌区群众投工投劳开展水塘土方开挖工作,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项目法人主体作用,科学组织项目实施,加强协调监督,督促各参建单位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突击活动。根据工程建设总体部署,按照量力而行、合理负担的原则,充分发挥受益区农民的主体作用,动员和发动项目区群众投入工程建设。小水塘以农户为单位提出申请,经过村、镇两级审定后,由镇水管所负责测量放线和技术指导,由受益群众投工筹资完成水塘建设土方工程。较大水塘由村农民用水户协会申请,镇政府审定后,全部使用国补资金,采用承包方式建设。截至10月底,建成水塘150座,容量89万立方米。

从2007年到2011年,引大秦王川灌区共完成砂坑改建水塘1176座,总容量达到360.56万立方米。共完成铺设土工膜199.53万平方米;衬砌U型渠道162.34公里;安装刺丝防护围栏19.6万平方米;完成土石方工程364.55万立方米;砼工程2.4万立方米;配备水泵1172台套,共计投入机械台班5.61万个,投入劳动工日21.72万个。完成工程总投资7284.7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747.25万元,群众自筹2537.49万元。

为了保证水塘切实发挥效益和规范运行机制,按照“建成一座、移交一座、发挥效益一座”的原则,每座水塘建成后,由镇水管所与水塘业主签订移交管理协议,协议明确管护运行管理责任和安全责任。移交后工程的维护、保养、安全运行均由水塘业主全权负责。积极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明晰产权,发挥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村组集体合作组织的作用,落实管护责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发挥长久效益。

经验交流

引大秦王川灌区砂坑改建调蓄水塘工程是一项得民心、促民富、解民忧的致富工程、德政工程。可以有效解决引大灌区季节性供水与灌区农业长年需水矛盾,使引大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为灌区设施农业、露地蔬菜、大田经济作物和规模养殖等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水源保障,促进了灌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项目实施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从近年的实施情况看,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将砂坑改造成水塘,投入成本低,且不占用耕地;砂坑分布在耕地周围,输水灌溉也很方便。经测算,一个5000立方米的水塘利用膜下微灌技术可供150亩露地蔬菜的补灌和50个日光温室的停水期灌溉,效益显著。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40元。水塘调蓄工程对灌区发展农业多元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达到了项目预期效益。将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整体推进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利用了废弃的砂坑,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项目实施后新增水面面积2250亩,座座水塘碧水蓝天,点缀了秦王川灌区,同时也美化了中川机场周边环境。涵养水土,促进林草生长,有效抑制了水土流失,对改善周边小气候和区域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发展特色种养业和旅游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焦瑞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