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在永登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骑虎不下、背水一战”建设引大入秦工程的决策,会议决定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指挥部下设引大兰州分部,主要负责东一干渠及支渠、灌区平田配套、移民安置等工作。市上从全市水利系统抽调力量组建了兰州分部。1989年8月,我从永登县水电局抽调到兰州分部,步入引大入秦工程建设行列。
按照省、市要求,灌区起砂、平田、配套工程建设要与干、支渠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引大兰州分部领导多次与县、乡协调,决定引大灌区起砂、平田、配套工程建设先从西槽乡(今中川镇)何家梁、西槽两村开始试点。我与马世元副指挥、陈好良副处长三人开始了引大灌区平田配套测量放线工作。当时既无测量仪器,也无测量放线人员,我从县水电局借了仪器、测绳等测量工具,于1989年10月10日在何家梁村开始起砂、平田整地的测量放线工作。村上给我们派了5个农民,帮助我们立花杆、拉测绳、钉木桩。马世元副指挥负责在地形图上规划定方案,绘制放线示意图,我负责仪器观测,陈好良副处长负责测量距离、定线。
在砂田里放线很辛苦,为了让每一条砂坝、机耕道、管理道、林带、斗、农渠渠线都设计得合理科学,需要反复在砂田里来回往返核对。几天下来,我们穿的鞋子全都磨破了。经过10多天的工作,终于完成了何家梁村、西槽村4000亩测量放线任务。
测量放线(www.daowen.com)
10月22日,整个引大入秦工程灌区起砂平田工程在西槽乡何家梁村正式开工,拉开了灌区起砂、平田配套的序幕。为了解决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引大兰州分部从皋兰西电工程和永登县选调了王正享、赵世发、陈万佳、王佐栋、杨仲福、张和祥、康景泰七名从事过测量放线工作的农民施工人员,加强了测量放线力量。这时,起砂、平田整地工作在西槽乡兔墩村、周家梁村也同时展开。另外为了探索和总结旱土地平田配套经验,引大兰州分部在永登县东山乡深沟村、长涝池村进行了旱土地平整试点。引大兰州分部相继成立了西槽、东山两个乡引大平田配套工程建设指挥所,分别由苏世芳、郁俊山担任专职副所长。购置了30台东方红60型推土机,组建了西槽、东山两个机械队,分别由张立才、蒲荣担任机械队队长。1989年重点在西槽乡何家梁、兔墩、周家梁、西槽四村开展起砂平田工程建设,称为万亩试点田,为了和万亩示范田区别,又称“西万亩”。施工技术人员吃住在村社,指导起砂、平地、配套技术工作,经过两个月苦战,在封冻前完成约7000亩起砂平田任务。
1990年起,灌区起砂平田配套重点是“西万亩”和“东万亩”。“东万亩”即万亩示范田,主要包括何家梁、兔墩和西槽三村,还涉及红城镇、树屏乡有关村社插花地。当时由于引大总干渠尚未通水,新平整的土地不能得到灌溉,灌区平田整地、田间配套逐步调整到东一干渠(永登县原东干渠)原有老水地复整配套,范围逐步扩大到大同、东山(现合并到龙泉寺镇)、红城、西槽、树屏、苦水六乡(镇),成立了六个乡(镇)指挥所,还筹建了何家梁、土门川、树屏三个预制厂。灌区起砂、平田、配套工程建设在六乡(镇)全面铺开。由于引大入秦工程概算中每亩只列了68元田间配套工程材料费用,大量起砂、平田整地和田间配套土方工程、预制件拉运、衬砌的全部费用都需要灌区受益群众筹资投工承担。发动群众筹资、投劳,困难多,难度大,有任务的乡(镇)村社反复发动群众,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灌区平田配套工作比较艰难,进度缓慢。截至1990年底,灌区完成平田配套2.6万亩,其中起砂、平田、配套1.66万亩,旱土地平整配套0.11万亩,老水地复整配套0.84万亩。
1991年以后,灌区平田配套工程建设主要以老水地复整配套为重点,在原有6乡(镇)的基础上新增柳树、龙泉寺两个乡,并成立柳树和龙泉寺两个乡指挥所,增建大同、柳树预制厂,截至1992年底两年共完成平田配套4.3万亩。这一阶段灌区起砂、平田、配套工程建设工作,为引大灌区开展大规模建设工作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施工技术人员,在机械施工、预制厂生产等方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技术服务实施细则及技术要求,为全面开展灌区平田配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