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一个身着制服、头顶国徽、走路骑摩托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一下子投入到引大平田配套工作,对这项工作感到十分陌生。一上任才知道工作环境是多么的艰苦,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不论冬夏,穿上黄胶鞋,骑上自行车,其中滋味,只有我自己清楚。我这样说一点都不夸张,也没有一点贬意。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便不顾风雨,勇敢地走下去,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龙泉寺乡的引大平田配套工作,首先是从福山村的东浅山开始的。记得开工的那天,在福山的东浅山召开了平田配套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县上分管领导,县引大指挥部几个指挥,我们龙泉寺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成员,包村干部,福山村村社干部和部分社员。会上,首先由县上领导和县引大的领导讲话。福山村村委会主任席天禄同志代表福山村作了发言,我代表乡政府也在会上作了发言,表示决不辜负县委、县政府的期望,坚决完成龙泉寺乡的引大平田配套任务。现场会结束后,三台推土机起动,在轰鸣的马达声中投入到平田工作中。至于具体怎样平地,需要移动多少土方,早在1992年,乡指挥所就把全乡的东浅山沟沟岔岔做了比较详细的测量和绘图。所以,工作一开始就没有盲目和彷徨。工作进行了三四天的时候,有几个社员站出来阻挡不让推土机继续工作了。原因是前一年的墒情较好,一些社员不顾乡政府再三劝阻,在平田配套的土地上种上了小麦。此时麦苗已有三寸多高了。这是我们引大平田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现场协调
乡上的干部包括乡党委书记郎得晨、乡长火统顺亲自上门做这些社员的思想工作。乡、村两级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这几个社员的思想通了,从阻挡平田整地转变为积极配合推土机师傅们平整地块。当推土机师傅们吃的面粉、蔬菜出现困难时,村上干部和一些积极支持平田整地的社员就把自己家的面粉、洋芋送到推土机师傅的帐篷里。福山村村委会主任席天禄同志在东浅山平田时,在村上经费短缺、部分社员思想不通的情况下,和乡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工作,以极大的热情干完了引大平田配套工作,并在引大平田配套工作后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三年的工作中,他和我成了同甘共苦的好朋友。二十年过去了,我和他一起工作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在引大平田配套工作中,工作进度慢的要属瑞芝村。由于村支书家里有病人,拖累大,工作力度小。为了推动瑞芝村的平田整地工作,我们把县上支援平田整地的单位县电石厂、县水泥厂、县塑料厂和县工交系统力量向瑞芝村、龙泉村倾斜。1993年后半年,县经济委员会陈永国主任率领县经委机关的全班人马和工业交通系统的干部工人约有200多人参加平田配套大会战。乡政府机关停止办公,和他们一起参加大会战。那时瑞芝村的东浅山沟里彩旗招展,地埂上插着大幅的“引大平田配套工作是千年大计、百年大计”的标语牌。推土机师傅的帐篷成了我们的临时指挥部,喇叭声声,红旗招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平田配套大会战开始了。各参战单位,分开地块,按要求高标准进行整地打坝。乡指挥所的同志们分段检查指导。由于县上单位的支持、社员们的努力以及技术人员的积极工作,龙泉寺乡的引大平田工作取得较好的进展,得到了县引大指挥部的表扬和肯定。我自己也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和县引大指挥部的表彰奖励。(www.daowen.com)
龙泉寺乡的引大平田配套工作涉及福山、瑞芝、胡家湾、龙泉、水槽沟和费家湾等七个村。河西、杨家营两个村基本没有任务。这七个村的东浅山平田配套多少亩,镶了多少陡坡、跌水,用了多少U型槽,具体数字由于过时已久记不清了,但有一件事情我记得比较清楚。在1994年的配套期间,瑞芝村的社员们用农用车、手扶子、小马车把预制件拉运到地头的时候,有个姓赵的社员产生了抵触情绪,眼看县上就要检查验收,他的预制件还在地头上放着,没有一点要动工的迹象。我们督促了一次,第二天去看,预制件不见了。我去问村干部,干部说这个社员把预制件埋起来了。我立即把这个问题向乡党委书记、乡长做了汇报。乡上就这件事组织了一次带有强制性的说服活动,迫使这户赵姓社员把预制件从地下挖出来,镶好跌水。在当时来说,我得罪了这户社员。现在想想,这也是为了工作,时过境迁,已过二十余年,我想这个社员也会想通的。
渠道穿山
费家湾村的引大平田配套工作任务不算大,但进展不快。特别是三条岭子有条渠从洞子里出来后,衬砌U型槽的地方不是挖方,而是填方,我记得要填七八十厘米高。由于路途较远等客观原因,在规定的时间没有完成。检查发现后,我就和县引大技术员邓子云赶到费家湾村找到了村支书张万策。我说:“张书记,你不是叫张万策吗,我不要你的万策,我就要一策。你马上动员社员,把这项任务完成,把剩下的难点解决掉怎么样?”张万策书记也不是等闲之辈,在我们谈话后,立即组织了一班人马,亲自挂帅,组织社员完成了这项任务,得到了县引大指挥部领导的好评。
龙泉寺乡的东浅山平田配套共有32条沟岔、33条渠系。三年时间里我骑自行车跑遍了这33条渠的各个渠系。当时由于年轻力壮,对工作不懒不散,把这33条渠的配套情况基本上装在心里了,哪些完成了,哪些没有完成,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乡指挥所的邓子云同志在16K的大纸上把33条渠的配套情况绘成表格形式,每条渠的渠长,跌水、陡坡数量,U型槽多少,都标绘得十分清楚。对我来说,当时主要是跑得多,情况了解得多。一年时间,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被我骑成了破烂流丢的旧车,多亏县引大指挥部给各乡指挥所配备了一辆三马子。不然,还真不知道我的自行车会烂到什么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