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地探访:2万亩砂平田修复经验分享

实地探访:2万亩砂平田修复经验分享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片1万亩被确定为兰州市引大灌区起砂、平田、配套试点,简称“西万亩”。并解决购置推土机资金45万元,在资金到位之前先赊购10台推土机,投入平田整地工作。兰州市政协主席、引大兰州分部总指挥安琨康同志,把西槽乡的2万亩试点田当成了他的自留地,把西槽乡当成了他的大堂屋。兔墩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把起砂平田视为无尚光荣任务。西槽乡在兔墩村召开现场会,给2万亩的起砂平地作示范,整个工程进度迅速加快。

实地探访:2万亩砂平田修复经验分享

按照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的安排和世界银行的要求,引大兰州分部从1989年10月起,在西槽乡开展了东西两个万亩老水地起砂平田、配套试验示范工作。

西片1万亩被确定为兰州市引大灌区起砂、平田、配套试点,简称“西万亩”。1989年9月22日兰州市引大入秦工程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定,首先开展试点工作。要求试点要有广泛的代表性,要明确应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平田配套影响当年收成和群众的口粮问题,确定要平整的砂地每亩补助70千克,旱土地每亩补助50千克,共解决粮食指标60万千克,购粮款30.12万元。并解决购置推土机资金45万元,在资金到位之前先赊购10台推土机,投入平田整地工作。

会后,引大兰州分部立即抽调人员,会同兰州市水电设计院一起进行现场考察,完成选点规划设计。并征得甘肃省水利厅同意,赊购了10台推土机,于1989年10月19日开工建设。

东片1万亩为世界银行在引大灌区的平田配套示范工程,简称“东万亩”。根据1989年9月27日世界银行甘肃省发展项目农业组检查团备忘录的要求,1990年在东一干渠灌区范围内开发1万亩可耕地,通过平田整地和修建田间配套工程、灌溉设施、科学的用水管理和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溉,进行试验示范。东万亩于1989年10月现场勘察测量,进行规划布置。1990年3月20日省引大指挥部同意示范田建设,于5月20日正式开工。

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大剧就此拉开了序幕。

1989年11月,西万亩起砂、平田、配套试点工作规划放线开始。规划要求要有管理道、机耕道、绿化带;所有农渠、斗渠、毛渠要整齐划一,长宽一致,地埂要直如线,地块要平如镜。这真是一张白纸上要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要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无现成的范例效仿,无现有的模式参照。一切都要创出来,节令时值岁末,渐入隆冬,地已结冰,这砂怎么起?冬闲,要变成冬忙,这群众工作怎样做?永登县西槽乡党委、乡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试点区内村支部书记、主任,甚至社长参与,和乡政府干部走门串户,发动群众,鼓励各方力量,要掀起轰轰烈烈的起砂平地的热潮。提出了“地冻三尺,情热一丈”的口号。群众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其中。

兰州市政协主席、引大兰州分部总指挥安琨康同志,把西槽乡的2万亩试点田当成了他的自留地,把西槽乡当成了他的大堂屋。说来就来,不论是早上还是深夜,没个定时,说住就住,田头地埂,农家土屋,没个定所。时间久了,和西槽乡党委书记霍发海成了炒面捏下的娃娃——熟人。霍发海有位被称为“霍老板”的祖宗,安指挥顺其将霍发海也称之为霍老板。安指挥东一个霍老板西一个霍老板,有时天不亮他就到了乡政府大院大呼霍老板,有时摸黑深夜到了起砂地,也高喊霍老板,似乎你霍老板就应该如影随形。这样,霍发海被叫急了,也被找急了,一辆自行车蹬得两轮如风火轮转,一路铃子不响别的啥都响,妻子亲手纳下的千层底的布鞋抗衡不了这砂子地、砂子路,便换成了耐磨的军用胶鞋,陪你安指挥跑,随叫随到,随找随到。

安琨康拍着霍发海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引大入秦工程,是亘古未有、千载难逢的大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考验你、锻炼你,也是让你大显身手、施展才华的机会,你得好好干,定要干出点样子来。”中共永登县委书记张性忠常到工地参加劳动,给干部群众以极大的鼓舞。安琨康的肺腑相嘱,县委书记的以身示范,使霍发海感到了肩上担子的份量,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老领导对自己的殷切希望。一定实实在在地把为引大灌区起砂平田工作干好,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

万事开头难。要在祖祖辈辈靠砂田吃饭的西槽起砂平田,而且一下子就是2万亩,群众难免有抵触情绪。引大的水究竟能不能通,什么时候能通是群众担心的问题。群众的疑虑是:“引大究竟何时通水,虽说在望但无定时,东干渠所引庄浪河水严重不足,有时只浇一水,甚至有干搁下的,现在一下子要把较有保障的砂地变成水地能行吗?老砂地起了毫不足惜,这新砂地、摞砂地实在是难以割舍呀!有些新砂还刚刚铺上一两年,那是心血所造,汗水所致的呀,起了岂不心疼?”西槽村二社社员王汝忠铺砂的时候,儿子被砂压死了。面对被划在规划范围内的新砂地,他一跪不起,声泪俱下。谁不为之心酸?谁不为之动容?要起他的砂,简直是拿刀子割他身上的肉啊!

这个思想工作如何做?难!难!实在是难啊!霍老板与村上干部只好是哽哽咽咽,陪其流泪。秦王川改地换田的历史所需,引大入秦大局为重,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引大灌区的百姓何尝不懂?岂能冥顽不化而不能割爱?相对而泣良久,王汝忠默默地拉上车子,拿上大铁锨去起砂了。

西槽村村委会主任杨发禄连续数月时间奔走忙碌在起砂工地,自家分的起砂任务只能靠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们放学帮助妈妈去起砂。他几次路过妻子起砂的地块而匆匆离去。妻子实在气愤不过,于是将被窝铺盖卷起用自行车从西槽带到他面前,发难于他。为了工作,为着工作呀!杨发禄一笑了之,向妻子解释“这是为了引大大局、秦王川巨变的千秋大业啊”。

兔墩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把起砂平田视为无尚光荣任务。已经退伍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杨作盛仍然以军人的风姿,向乡党委、乡政府立下了军令状:誓死也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拼命也要搞出示范样板田。村支委、一社社长葛浦春在修渠平地中承担的是难度大、工程量也大的地段。为了不影响进度,他与老婆一齐带上干粮,整日半夜地干在工地,由于无暇烧开水,他们就在酒瓶里装上凉水解渴。当时时值夏收忙,麦子上场,理应打碾入库。老父亲将麦子摊在场上要打碾,他火急火燎地从工地赶来劝阻:“修渠平地十万火急,为什么要急着打场呢?”父亲执意要打碾,他一急之下使出了鲁莽,一把火将铺到麦场上的麦秸点着。幸好扑救及时,一场麦子幸免被付之一炬。在他的带动下,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兔墩村的起砂平地工程质量是一流的,路、渠、林、田质量均是上乘。西槽乡在兔墩村召开现场会,给2万亩的起砂平地作示范,整个工程进度迅速加快。(www.daowen.com)

何家梁人生活讲究,衣着光堂,做事情精细,在方圆几十里是出了名的。起砂中他们不留一捧砂不多带走一把土。有的人拿来老扫帚扫,还有人拿来筛子筛。修下的跌水渠口,有模有样,美观结实。平整土地唯恐不平,在洗脸盆里盛上水,端到地里当水平仪用。他们在竹竿上扎红绸,栽到坝埂上取直线。现今,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修的水口、跌水仍完好如初。

1991年春季,2万亩示范田基本平整好,渠基本修通,路基本夯实,就缺林带里的树了。引大指挥部和西槽乡政府多方联系,调拨来了足量的树苗,一场植树造林人民战争打响了。2万多亩规划内的西槽村、兔墩村、何家梁村、倒水塘村男女老少齐动员,学校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永部队官兵、兰州警备区指战员,还有市、县机关干部均来支援植树,将数千万杨树苗栽到林带内,道路旁、渠坎边全部栽上了小白杨。点栽的连片成林,行植的排列成阵,纵横成线,经纬分明。二十多年过去,小白杨成了老白杨,大多已是双臂合抱的参天大树。以前连根烧火棍都难以找到的秦王川人,生火的柴禾早已不是问题了。

2015年5月,何家梁村党支部书记李克让乘飞机去京津旅游,飞机从中川机场起飞。俯瞰自己家乡,条田整齐划一,林带绿如绸缎,一片片、一行行煞是美观。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年自己带领群众奋战苦干的事尽浮于脑,记忆犹新,不禁感慨到:“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陇上秦王川。”

万亩条田里的树栽下后,管理就成重中之重了。西槽乡党委、政府制定了禁川制度:严禁羊牲口入川放牧,村社选配了禁川护林员。有一天,乡党委书记霍发海与村干部、护林员在万亩田里巡查,发现有人在田边放羊,走到跟前一看,放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霍发海的堂弟。按规定要罚款五十元。书记的堂弟名叫霍发禄,是从树屏招赘到西槽村的,家里十分困难,靠养只羊来增加点经济收入。当时他身无分文,缴不了罚款。对着堂兄的面,霍发禄说了声“你看咋办就咋办”,就再不说一句话了。此情此景,让村干部护林员也感到很是为难。尴尬中,霍发海从兜内掏出五十元缴了罚款,让自己的堂弟将羊拉回家去,叮嘱以后再也不要违反禁令了。

2万多亩高标准、高质量、高规格的地平好了,灌水就成了最大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引大总干渠尚未竣工,东干渠水量有限。起砂平地中,群众战严寒,生活已是十分困难了。收获较有保障、能解决“肚子”问题的一些新砂地、摞砂地全部都起了,改造成了张着大口要水吃的水浇地。水浇地浇不上水,岂不成了干焦地?那群众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绪?何家梁村千亩青苗浇不上水,老天又吝啬得滴雨不下,麦苗叶在风中瑟索,无精打采,似乎在说:“既然无水灌我,又何必把砂起去?”眼看着麦苗在风中逐渐枯黄,群众、干部心急如焚。村党支部书记李克让叫上一个社长,坐上公交车到永登找到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王锡鹏的办公室,堵住他诉苦求情,泪眼汪汪地死磨硬缠要为他们解决水的问题。王县长深深被这两个来自基层的村社干部的诚意所感动。也为自己未及时体察民情而愧疚。他立即找来东干渠“水龙王”,找相关部门的领导商议,千方百计解决西槽新平整土地灌溉问题。

西槽乡党委、乡政府、引大指挥部和东干渠工程管理处领导一起研究如何节约用水,用有限的东干渠水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新老水地的浇灌。他们商定的各种措施中的“碾压法”是最有成效的:在秋耕后的耕地上,把大一点土坷垃砸碎,再用石磙把虚疏的耕作层压实,再隔为小畦。这样,浇水量肯定会减少。再用浅浇法,放水时水刚刚漫过地表立即闸水。不可厚浇,以防渗漏。尽可能多浇一亩是一亩,乡长杨太和成了放水浇地的“水龙头”,几乎是跟着水头,水流顺渠走,浇水地里守。水在那里,人在那里,不分昼夜。一件褪了色、补了补钉的军用皮大衣裹着他,不管你风有多猛,扬沙多骤,都赶不走这一水龙头。饿了,水冲冲,困了,随便在地头打个盹。节约用水的各项措施,使得两万多亩新平地和原有的老水地都在有限的东干渠水中得到了灌溉。

西槽乡引大灌区新平的2万多亩示范田当年建成,当年灌溉,当年见效。仓里有粮,心中不慌。西槽人的笑脸在阳光下绽放,丰收的喜悦在秦王川荡漾。

西槽乡人民政府副乡长、引大指挥所副所长苏世芳在渠道水口的设计、地坝平整的测量、林网栽植的分布、节水灌溉的实施中倾其心血全身心地投入,许多人都说“万亩新平地上,处处都有世芳的脚印和洒下的汗水”。

西槽乡20世纪90年代初所造的2万亩条田,是秦王川巨变的前奏曲,是引大灌区的百姓、秦王川儿女所演改地换田、艰苦创业史诗大剧的序幕。它为整个秦王川大规模起砂平地,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技术,树立了样板,创立了艰苦创业、改地换天的可贵精神,两万多亩平展展、齐整整的水浇条田,她以亘古未有的容姿向世人昭示秦王川必将崛起的神奇景观。

(张学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