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GBT的开通机理数学描述
不同于常规的IGBT模型,该IGBT模型重点考虑了IGBT的极间寄生电容对其开关过程影响。在实际分析中,寄生电容影响下IGBT的开通过程可分为如图8-1所示的4个阶段。图中,Rgint为栅极内电阻,Cgc、Cge为极间寄生电容。其开通的具体过程如下:
阶段1:在栅极驱动电源Ug的作用下,栅-射极电压Uge上升至开启电压Uge(th)。IGBT仍处于关断状态,端电压电流均不变化。
阶段2:栅极被继续充电,集电极电流Ic随着Uge按一定规律增加,集-射极电压Uce因负载效应迅速减小,直至接近Uge。
阶段3:Uce继续下降至接近通态压降;由于密勒效应,等效输入电容Cin非常大,引起栅极电压平台的出现,栅极电流几乎全部注入Cgc。
阶段4:Uce下降到通态压降并基本不变,密勒效应消失,IGBT处于导通状态;驱动电源Ug继续对栅极充电。
若以栅极电压Uge为分析对象,则图8-1的4个阶段均可等效为驱动电压Ug经栅极回路电阻Rg和栅极回路电感Lg对该阶段等效输入电容Cin充电,即Uge满足:
式中 Ugh——Ug高电平;
Rg——栅极回路电阻,Rg=Rgon+Rgint,Rgint为栅极内电阻,Rgon为栅极充电外接电阻;
Lg——栅极回路电感。
等效输入电容Cin为
在开通过程中,各极间寄生电容会有较大的变化,由此会带来Cin的较大变化。但分别对于图8-1的每个阶段来说,Cin的变化范围不大,计算中可以对其分段线性化处理。
图8-1 IGBT的开通过程电路模型
由上面的二阶微分方程可得到各阶段栅-射极电压Uge的变化规律。
1)若R2gCin>4Lg,则
式中 U0——该阶段的栅极初始电压;
t0——该阶段初始时间。
且
2)若R2gCin=4Lg,则
式中
3)若R2gCin<4Lg,则(www.daowen.com)
式中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栅极充电电阻Rg选得太小(R2gCin<4Lg)时,可能会引起栅极回路震荡,不利于器件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器件的安全运行,Rg应选得合适。
在开通过程(阶段2、3)中,集电极电流Ic与Uge的关系满足器件的转移特性。该特性可以通过器件数据手册或实验获得,并用二次函数来近似,即满足
Ic=a(Uge-Uge(th))2+b(Uge-Uge(th)) (8-9)式中 a、b——相应的系数,可由最小二乘拟合得到。
2.IGBT的关断机理数学描述
IGBT的关断过程与开通过程相反,也分为4个阶段,具体过程如图8-1所示。与开通过程的分析类似,此时各阶段的栅极电压Uge满足:
式中 Ugl——驱动电压低电平。该方程的解答与开通过程类似。
与开通过程不同的是,关断过程的第4阶段(对应于图8-1的阶段1),当Uge降到开启电压Uge(th)以下时,IGBT阳极电流Ic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以拖尾电流的形式逐渐变为0。拖尾电流是由IGBT的制造工艺和运行条件决定的,在计算中,可以用指数函数进行模拟。
式中 α——IGBT中PNP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Ic(on)——IGBT的通态电流;
t0——拖尾电流初始时间;
τ——拖尾时间常数。
3.IGBT的稳态特性数学描述
在该模型中,当IGBT达到开通稳态后,其电阻随栅极电压、通态电流而变化,并不简单地采用图8-1中的通态电阻Ron来表示。模型采用压控电流源来模拟IGBT通态电流Ic(on),电压控制量为端电压Uce,二者满足器件的输出特性,该特性可通过器件数据手册或实验获得。典型的输出I-U曲线如图8-2所示。在每个固定的栅极驱动电压Ug下,可拟合为
式中,Uce0——IGBT的初始导通电压;
Ic(sat)——该Ug下的饱和电流;
Uce(sat)——Ic达到Ic(sat)时的压降(如图8-2所示);
c、d、e——相应的拟合系数。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驱动电压Ug通常比较固定,可以对可能使用到的Ug分别求出拟合系数c、d、e。
图8-2 IGBT的典型输出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