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解读人眼在视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如何解读人眼在视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我们跟随图像生成的信号进入大脑,就可以看到信号是如何在两个连续的处理阶段之间被不断转换的。工作日里,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在实验室里戴着领带,所以这张照片一定是在特殊场合拍摄的。这两个环形代表了视网膜中两种对大脑发送编码信息,从而让人产生视觉的神经节细胞类型。这些特性是斯蒂芬·库夫勒于1953 年发现的。库夫勒的主要研究兴趣是神经元之间突触的特性。

如何解读人眼在视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如果我们跟随图像生成的信号进入大脑,就可以看到信号是如何在两个连续的处理阶段之间被不断转换的(见图5-1)。视觉始于视网膜,在那里,光感受器将光转换为电信号。视网膜内有两层神经元,它们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中处理视觉信号,最后通过神经节细胞投射到视神经。

图5-2 (从左到右)斯蒂芬·库夫勒、托斯坦·威泽尔和大卫·休伯尔。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成立于1966年,这张照片拍摄于成立后不久。工作日里,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在实验室里戴着领带,所以这张照片一定是在特殊场合拍摄的。图片来原:哈佛医学院。

在1953 年一个结果对所有哺乳动物都成立的经典实验中,斯蒂芬·库夫勒(见图5-2,左)记录了活猫的视网膜输出神经元对光斑刺激的放电响应。他在报告中写道,当光斑作用于某些输出神经元的中心区域时,会出现放电增加的现象,而当光斑作用于另一些输出神经元的中心区域时,却出现了放电减少的现象。然而,在中心的外沿区域的表现恰恰相反:给光中心带有撤光外沿,撤光中心带有给光外沿(见图5-3)。神经节细胞对光斑模式的反应被称为“感受野”(receptive field)特性。(www.daowen.com)

图5-3 视网膜中神经节细胞的响应特性。这两个环形代表了视网膜中两种对大脑发送编码信息,从而让人产生视觉的神经节细胞类型。对于中心给光放电(on-center)类型,光斑投射到中心“给光区域”(+),并且外围“撤光区域”(-)无光时,会产生一系列放电尖峰。而中心撤光放电(off-center)类型则相反,光斑投射到外圈(+),并且中心(-)无光时,会产生一系列放电尖峰。光照的变化包含了研究对象周围的移动刺激和对比边界的重要信息。这些特性是斯蒂芬·库夫勒于1953 年发现的。

库夫勒的主要研究兴趣是神经元之间突触的特性。我曾经问他,是什么让他对研究视网膜产生了兴趣。他说,他之前的实验室隶属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威尔默眼科研究所(Wilmer Eye Institute),他的研究要是跟眼科无关,他会对此感到不安。他在对视网膜中单个神经节细胞的研究中做了些开创性的工作,随后把这个研究项目交给了他实验室的两位博士后——大卫·休伯尔和托斯坦·威泽尔,并建议他们追踪信号进入大脑的过程。1966 年,库夫勒和他的博士后研究员转到哈佛医学院,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神经生物学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