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电压
电池的端电压是指电池与外电路相联接,且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正、负极两端的电位差。电池的端电压与电动势、内阻、电流及电解液的密度等均有关系,因此也就与电池的工作状态有关。
(1)放电过程中端电压的变化 用恒定的电流对铅蓄电池进行放电时,其端电压将随放电时间发生变化。这种放电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放电特性曲线。图5-28中的曲线2为标准放电电流放电时的放电曲线。
由图可见,放电时端电压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放电初始的很短时间内,端电压急剧下降;第二阶段是端电压缓慢下降;第三阶段是当接近放电终期时,端电压又在很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当电压降到一定值时,必须停止放电,否则端电压很快降到0V。其中,第二阶段维持时间越长,铅蓄电池的特性越好。
图5-28 温度与充放电对端电压的影响
当停止放电后,放电反应不再发生,本体溶液中的硫酸逐渐向微孔中扩散,使微孔中的溶液浓度逐渐上升,并最终与本体溶液的浓度相等,使电池的开路电压逐渐上升并稳定下来(c~e段)。
(2)充电过程中端电压的变化用恒定的电流对铅蓄电池进行充电时,其端电压将随放电时间发生变化。这种充电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充电特性曲线。图5-28中的曲线1为标准充电电流充电时的充电曲线。
由图可见,充电时端电压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充电初始的很短时间内,端电压急剧上升;第二阶段端电压缓慢上升;第三阶段是在充电后期,端电压又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并稳定下来。
充电结束后,电池的开路电压会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充电过程中微孔中硫酸的密度始终大于本体溶液的密度,所以刚停止充电时,开路电压较高(约2.3V);随着微孔内硫酸逐渐向外扩散,直到微孔内外硫酸的密度相等时,开路电压也逐渐下降至2.1V左右,并稳定下来(d′~e′段)。
(www.daowen.com)
图5-29 测量端电压的示意图
a)放电电压 b)充电电压
(3)端电压的测量方法 首先将电池联接在充电或放电回路上,然后在充电或放电的过程中测量电池的端电压。图5-29为测量端电压的示意图。具体方法是将电压表的正、负极分别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读取表头数据即为电池的端电压值。将充电或放电过程中的端电压与对应的时间做成关系曲线,即为充电曲线或放电曲线。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测量开路电压时的相同。
2.影响端电压的因素
(1)温度 电池的端电压与温度的关系,与温度对电解液粘度和电阻的影响密切相关。温度升高,硫酸粘度减小,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扩散的速度加快,将有利于电化学反应,使电池的极化内阻减小;反之,温度降低,硫酸粘度增大,影响电解液中离子的扩散速度,使电池的内阻增大。因此,温度升高使电池在充电时的端电压下降,而放电时的端电压升高;温度降低使电池在充电电压升高,而放电电压降低。
(2)电流 对于具体的蓄电池而言,究竟是大电流还是小电流,与电池的容量大小有关。比如10A的电流,对于100Ah的电池来说是一个合适的电流,但对于10Ah的电池来说就是大的电流,而对于1000Ah的电池则又是很小的电流。因此电流的大小必须相对蓄电池的容量大小而言。通常表示蓄电池充放电电流的大小用充电率和放电率来表示。
(3)放电率 放电率快,即放电电流大时,端电压下降的速度快。这是因为大电流放电时,极化内阻增大,电池的内阻压降增大,所以电池的端电压降低,而且下降的速度快。
放电率慢,即放电电流小时,端电压下降的速度慢。这是因为小电流放电时,极化内阻小,电池的内阻压降小,所以电池的端电压下降的速度慢。值得注意的是:用小电流放电时,如果长时间放电,容易引起过量放电,使硫酸铅的生成过量,引起极板上活性物质膨胀,进而造成极板的弯曲和活性物质脱落,结果使电池的寿命缩短。由于小电流放电时端电压高,所以为了防止过量放电,应将放电终止电压规定得高一些。
放电终止电压是指电池放电应当停止的电压。不同的放电率规定有不同的放电终止电压,放电率越快,放电终止电压越低。这是因为大电流放电时,虽然端电压低而且下降的时间快,但极板上仍有活性物质未能参与反应,所以可以适当降低放电终止电压。
(4)充电率 充电率越快,即充电电流越大时,端电压越高,而且上升的速度越快。这是因为大电流充电时,极化内阻增大,电池的内阻压降增大。反之,充电率越慢,即充电电流越小时,端电压越低,而且上升的速度缓慢。这是因为小电流充电时,极化内阻小,电池的内阻压降小。一般用较大电流充电固然可以加快充电过程,但因充电终期大部分能量用以产生热的分解水,能量损失较大,所以一般在充电后期要减小电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