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在安装接地装置时,应注意垂直接地体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在安装接地装置时,应注意垂直接地体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垂直接地体的安装 接地体应埋设于冰冻层以下,以防接地电阻增大。接地干线与接地体及接地支线均采用焊接连接。

在安装接地装置时,应注意垂直接地体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1.训练目的

掌握人工接地体(极)、自然接地体的制作与安装方法、接地干线的安装方法;学会安装后的测试验收。

2.训练准备

1)准备施工图样及相关的技术资料、防雷与接地装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

2)施工机具及器材:钢管、角钢加工工具、土方工具、电焊机、接地电阻测试仪等。

3.训练要领

(1)垂直接地体的制作垂直接地体的制作,一般采用镀锌角钢或镀锌钢管,如图8-1所示。

在选择接地体材料时,钢管壁厚应大于3.5mm,角钢厚度应大于4mm;所有材料不应有锈蚀,全部角钢或钢管要采用热镀锌处理,其材料必须直正、不可弯曲;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一般应大于2.5m,下端加工成尖形。在用角钢制作时,应在角钢的角脊上作尖,且两斜边对称,如图8-1a所示,在用圆钢管制作时,要单边斜削,如图8-1b所示。

(2)垂直接地体的安装 接地体应埋设于冰冻层以下,以防接地电阻增大。一般埋设深度不小于0.6m。在装设接地体前,按设计要求先挖沟,一般挖沟深度在0.8~1.0m,沟宽为0.5m,沟的上部稍宽、向底部渐窄,且要求沟底部平整,如有石子应清除。然后按设计位置,垂直将接地体打入地下,但接地体应露出沟底150~200mm,并依次打入相邻的每根接地体。相邻接地体的间距应大于接地体长度的2倍,一般宜为5m,接地体与建筑物间距应大于1.0m。

978-7-111-43857-1-Chapter08-1.jpg

图8-1 垂直接地体的制作

a)2500mm×50mm×5mm角钢接地体 b)ϕ50mm钢管接地体

(3)自然接地体的安装 利用建筑物的基础作为接地体具有接地电阻小、稳定、接地体不易腐蚀、节约钢材等优点,是建筑物接地最常用的方法。

1)条形基础自然接地做法:若建筑物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板筏钢筋混凝土基础,可利用钢筋形成自然接地装置,或利用板筏基础钢筋形成自然接地装置。

具体做法是将沿外墙基础的3~6根钢筋环周焊成闭合的接地导体,其中至少有2根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若原结构设计中均为直径小于10mm的构造筋时,可用2根直径大于10mm的钢筋取代原设计中的2根构造筋。然后将沿墙明敷或暗敷于墙面层内的引下线,通过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接地装置在基础以外的部分,必须刷防锈漆两遍;在土地中的部分,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当采用柱内钢筋作引下线时,其与基础接地体钢筋需在交叉点焊成一体,当另敷金属体作为引下线时,亦应与基础接地体在交叉点焊成一体。

2)独立基础自然接地做法:建筑物的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时,可利用基础钢筋构成自然接地装置;当有地梁时,可利用地梁钢筋环周焊成均压环。

利用建筑物上方有引下线的独立基础底板的3~6根主筋焊接成网状接地,然后与4根基础外廓式地梁主筋焊成均压环,上述主筋仍需在纵横方向至少有2根钢筋直径大于10mm。

3)板式基础自然接地做法:当建筑物的基础为板式筏形基础或箱式基础时,可利用底板基础钢筋构成自然接地体,或利用箱式基础底板构成自然接地体。构成自然接地体的基础外侧应无防腐层或仅有沥青质防腐层,若设计上采用非沥青质防腐层时,底板基础钢筋不能构成自然接地体,需另外设置人工接地体。

利用底板外周3~6根主筋环焊成闭合导体,与利用柱内对角主筋作为引下线焊接(必须用搭焊)时,仍要求作为接地体的主筋至少有2根直径不小于10mm。

4)桩基础自然接地做法:当建筑物基础设计为桩基时,可利用桩内设置的钢筋构成自然接地体,一项工程的桩是有很多根的,可利用接地体的桩作为引下线下方的桩;若承面下一组桩多于4根,只需利用其四角的4根桩即可。将每根桩内的至少4根外围主筋上下焊接,承面纵横方向各取4~6根主筋与桩内接地钢筋及柱内引下线焊接相连。

若建筑物地下层有底板时,沿建筑物外周轮廓,将板内的3~6根底筋及钢筋环周焊成闭合导体,并与各引下线焊连。当建筑物周边有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式梁时,还应将距室外地面下至少0.8m标高处连续墙(梁)内的至少2根主筋环周焊成均压环,并与各引下线焊接,均压环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

(4)接地干线的安装 室内接地干线一般敷设在沟内,敷设前应按设计要求挖沟,沟深不得小于0.5m,然后埋入扁钢。由于接地干线不起接地散流作用,所以埋设时不一定要立放。接地干线与接地体及接地支线均采用焊接连接。接地干线末端应露出地面0.5m,以便接引地线。敷设完后回填土并夯实。

室内的接地线一般多为明敷,但有时因设备的接地需要也可埋地敷设或埋设在混凝土中。明敷的接地线一般敷设在墙上、母线架上或电缆的构架上。敷设方法如下:

1)埋设保护套管和预留孔:接地扁钢沿墙敷设时,有时要穿过楼板或墙壁,可在穿墙的一端加设保护套管或预留孔。预留孔的大小应与接地线规格相适应,一般应比接地线的厚度、宽度各大6mm左右为宜。其位置一般距墙壁表面应有15~20mm的距离,以使敷设的接地线整齐美观。保护套管可用厚1mm以上的铁皮做成方形或圆形。

2)预埋固定钩或支持托板:明敷在墙上的接地线应分段固定,固定方法是在墙上埋设固定钩或支持托板,然后将接地线(扁钢或圆钢)固定在固定钩或支持托板上,也可埋设膨胀螺栓,在接地扁钢上穿孔,用螺母将扁钢固定在螺栓上。

固定钩或支持托板的间距:水平直线部分一般为1~1.5m,垂直部分为1.5~2m,转弯部分为0.5m。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与地面宜保持250~300mm的距离,与建筑物墙壁间应有10~15mm的间隙。

为使固定钩或支持托板埋设整齐,可在墙壁浇筑混凝土时,埋入一方木作预留孔(砖墙也可在砌砖时直接将固定钩埋入)。孔深为50mm,口径为50mm×50mm。混凝土干固后,将方木取出,待墙壁抹灰后即可在孔内埋设固定钩。为保证固定钩全线整齐,可事先拉一根水平线;为保证固定钩与墙壁间保持相同距离,埋设时可用一方木作样板。(www.daowen.com)

3)敷设接地线:当固定钩或支持托板埋设牢固后,即可将调直的扁钢或圆钢放在固定钩或支持托板内进行焊接固定。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现象。当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时,应加设补偿器或将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如图8-2所示。

978-7-111-43857-1-Chapter08-2.jpg

图8-2 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时的做法

a)加设补偿器 b)将接地线弯成弧状

接地线过门安装方法如图8-3所示。

978-7-111-43857-1-Chapter08-3.jpg

图8-3 接地线过门安装方法

a)Ⅰ型 b)Ⅱ型

(5)接地体的测试与验收 人工接地装置的检查验收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的规定,其主要规定如下:

1)主控项目的检查验收:

①人工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由于人工接地装置是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或两者联合的接地装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的变化、土壤电导率的变化,其接地电阻值也会发生变化。为对电阻值进行检测监视,故每幢有接地装置的建筑物要设置检测点,通常不少于两个,施工中不可遗漏。

②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要求。由于建筑物性质不同,建筑物内的建筑设备种类不同,对接地装置的设置和接地电阻的要求也不同,故施工设计要给出接地电阻值,施工结束后要检测。检测结果必须符合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应由原设计单位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后再进行检测,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③对于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时,其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在施工设计时,一般应避免防雷接地干线穿越人行通道,以防止雷击时跨步电压过高而危及人身安全。

2)一般项目检查验收: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6m。圆钢、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埋入地下,间距不应小于5m,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两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②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六倍,双面施焊。

③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六倍,双面施焊。

④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应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⑤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应有防腐措施。

4.注意事项

1)地埋易燃易爆气体金属管道不能用作自然接地体。

2)防雷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要求。

3)接地体的横截面积、长度和间距必须符合要求。

4)接地材料必须经镀锌处理,无腐蚀、锈蚀。

5)接地体与接地干线的焊接要符合焊接质量要求,无虚焊、起渣。

6)每幢有接地装置的建筑物要设置通常不少于两个检测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