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的核心是OSI(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为了理解网络的操作方法,创建和实现网络标准、设备和网络互联规划提供了一个框架。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式系统互联的七层模型,即OSI参考模型。该模型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理解OSI参考模型比较难,但了解它,对掌握后续的以太网通信和PROFIBUS通信是很有帮助的。
OSI参考模型的上三层通常称为应用层,用来处理用户接口、数据格式和应用程序的访问。下四层负责定义数据的物理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OSI参考模型定义了大多数协议栈共有的基本框架,如图6-2所示。
图6-2 信息在OSI模型中的流动形式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定义了传输介质、连接器和信号发生器的类型,规定了物理连接的电气、机械功能特性,如电压、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特性。典型的物理层设备有集线器(HUB)和中继器等。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确定传输站点物理地址以及将消息传送到协议栈,并提供顺序控制和数据流向控制。该层可以继续分为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和逻辑链路层(Logical Link Control Layer,LLC),即层2a和2b。其中IEEE802.3(Ethernet,CSMA/CD)就是MAC层常用的通信标准。典型的数据链路层设备有交换机和网桥等。
3)网络层(Network Layer):定义了设备间通过因特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IP)传输数据,连接位于不同广播域的设备,常用来组织路由。典型的网络层设备是路由器。(www.daowen.com)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建立会话连接,分配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SAP),允许数据进行可靠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或者不可靠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的传输。可以提供通信质量检测服务(QOS)。网关是互联网设备中最复杂的,它是传输层及以上层的设备。
5)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间通信会话,处理不同设备应用程序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提供多种编码用于应用层的数据转化服务。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定义用户及用户应用程序接口与协议对网络访问的切入点。目前各种应用版本较多,很难建立统一的标准。在工控领域常用的标准是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多媒体信息服务),用来描述制造业应用的服务和协议。
数据经过封装后通过物理介质传输到网络上,接收设备除去附加信息后,将数据上传到上层堆栈层。
各层的数据单位一般有各自特定的称呼。物理层的单位是比特(bit);数据链路层的单位是帧(frame);网络层的单位是分组(packet),有时也称包;传输层的单位是数据报(datagram)或者段(segment);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单位是消息(messag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