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有放射性
远红外线与可见光一样,具有相同的活动状态,均具有放射性,可直接辐射给物体。
辐射是由于物体吸收热能或本身发热使分子或原子激发后,为了消除能量不均衡而使能量转移的一种过程。辐射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向外放射。因此,当稳定状态的原子被加热或受到电磁照射时,就会因外界赋予的能量而产生电子的激发,此时电子由i=k轨道迁移到i=L轨道。而后电子由于趋向稳定状态,而从i=L轨道,再迁移回到i=k轨道,这期间便会释放出能量。而某些特定的物质就会以放射红外线的形式释放出能量来。
放射率是衡量物体吸热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所谓放射率(通常以ε表示),是在同一条件下比较物质与黑体放射量之比值,而实际物质的放射率呈0<ε<1的关系。ε越接近1,表示热能对电磁波之转换就越加以理想方式进行。黑体是作为完全吸收入射光能量的理想物体,能够将能量完全转换为电磁波(即无能量的损失)。放射率表达式如下:
通常将黑体的放射率定为1,其余物体的放射率是相对于黑体的比较值,其数值均小于1;当某物体的放射率越大时,说明其吸热效果越好。辐射体的温度越高或其放射率越大,则放射能量也就越高。当远红外线放射到人体时,能活化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和细胞新陈代谢,并能提高免疫能力。
2.具有共振吸收性(www.daowen.com)
物质内的原子和分子都各自具有特定的振动频率和回转周波数,各以其振动频率不断地微观运动。人体组织中的O—H和C—H键伸展,C—C、C=C、C=O、C=O键及C—H、O—H键弯曲振动对应的谐振波长大部分在3~6微米波段。根据匹配吸收理论,当红外辐射的波长和被辐照物体的吸收波长相对应时,物体分子就会产生共振吸收。这样,远红外辐射(3微米以上)恰与皮肤的吸收相匹配,形成最佳吸收。当供给电磁波物质的振动频率与被供给的物质的分子振动频率相一致时,则被供给的物质会吸收供给电磁波的能量,并将此能量转换成热能,以提高物质温度。研究证明,9~10微米波段最易与人体产生共振。
由于远红外线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生命光波”渗入体内之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使水分子活化,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使生物体细胞处于最高振动能级。由于生物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可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以使深层温度上升,产生的温热由内向外散发。这种作用强度,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调节精神的异常兴奋状态,从而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
3.具有渗透性
红外线是在所有太阳光中最能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而远红外线与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不同的是,它具有十分强烈的渗透力,能够渗入人体皮下4~5毫米,使皮下组织升温,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给予更深层的生物细胞活力。
综上所述,远红外线和可见光一样,具有相同的活动状态,即为“放射”,同时,又具有十分强烈的渗透力,因此能够深入皮下组织,从内部温暖身体,给生物细胞以“活力”。“活力”是人体十分难得的“活化能量”。此能量是电磁性能量,是对生命现象有主要影响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分子在远红外线的作用下,使人体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换句话说,此时人体的一切机能皆处于活泼旺盛状态。这些都是远红外线特性同时相互作用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