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与现实的对比

研究: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与现实的对比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现实世界进行对比,我们倾向于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

研究: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与现实的对比

4.1.1 有限理性经济人

该假设演进的轨迹是:自利人→理性人→理性经济人→有限理性经济人。亚当·斯密从人的本性着眼,提出了经济学“自利人”假设,认为正是人的自利意识和自私行为自发地增进了社会公共利益,即在每个人努力“利己”的同时,也帮助他人实现了各种利益。大卫·李嘉图所称的理性,是指在既定的条件下当事人做出理智的、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动决策。帕累托率先提出“经济人”概念,是假定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试图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西蒙进一步修正了这一假设,提出“有限理性”概念,认为人的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与完全非理性之间的状态——“有限理性”,因而所有当事人都是有限理性经济人。与现实世界进行对比,我们倾向于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该假设与解释水资源公共性问题的集体行动分析有关。

4.1.2 反思性社会人

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是从经济利益角度对人性做出的判断,但由于人自身固有的局限,如寿命长短和知识经验等方面的有限性;人所处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同时,每个人都生活在网络社会或组织当中,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不可避免地依赖他人的存在和发展。对个人来讲,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不确定甚至具有风险的环境,也因此在或大或小的集体当中,行为主体存在着复杂的动机,利己与利他共存,主体之间经过反复博弈锁定在相关的利益网络之中。通过契约等合作工具抑制机会主义,由此可获得自身长远稳定的利益,发生缘于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较小范围集体利益服从更大集体利益价值理念的集体行动。该假设使水资源公共事务的治理研究有了必要性。(www.daowen.com)

4.1.3 公共性成长

公共性成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公共性问题的不断解决又反过来加速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纵览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发现、不断解决更多种类、更多数量的公共性问题中向前发展的。存在公共事务,就存在客观的公共性。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有一种狭隘的观点,即将公共性与政府画上了等号,认为公共性问题的解决天经地义是政府的职责。公共权威(如政府及其部门)尚未建立,但公共性可能早已存在。政府既不等于公共性也不是公共性产生的源泉。政府只是治理公共性问题的重要主体之一,其他治理主体还有第三部门、企业及其市场规则。公共性的范围、性质和内容不同,公共性的治理主体和结构会有不同。公共性隐藏于公共事务之中,治理主体的任务就是把握公共事务的领域,使公共行为与他在的公共性相符。这里所指的公共性成长既包含公共性的原始发生,也包含公共性量的增长,既包含公共性治理范围扩大,也包含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结构的复杂化。调水工程水资源公共性的成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必须正视并予以解决。

水资源公共性治理之道的探讨必须首先假设适应研究主题的理论前提,使研究的问题具有特定的视角。研究正是在分析和承认理性的有限性、个人和组织多样化价值追求所派生的公平正义和公共性成长的理论前提下展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