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机器人碰撞实验时,将机器人悬挂在一个可以在导轨上进行移动的滑片上,滑片的另一端用细绳拉,机器人在加速运动一段距离后,进入匀速运动状态,最后和目标发生碰撞。机器人脚掌无黏附材料时,在不同速度下的碰撞,左前腿所受到的碰撞力曲线如图6.37所示,其余各条腿碰撞力曲线图与左前腿相似。
从图6.37可以看出,机器人在速度v=0.36 m/s与目标发生碰撞时,各腿所受到的最大碰撞力约为1.8 N,碰撞时间约为80 ms;机器人在速度v=0.48 m/s与目标发生碰撞时,各腿所受到的最大碰撞力约为3.2 N,碰撞时间约为60 ms;机器人在速度v=0.60 m/s与目标发生碰撞时,各腿所受到的最大碰撞力约为6 N,碰撞时间约为40 ms。因此,可以得出,机器人与目标发生碰撞前的速度越大,机器人各腿所受到的碰撞力越大,碰撞时间越短,且通过实验视频可以发现,碰撞后机器人与目标分离,如图6.38所示。
图6.37 脚掌无黏附材料左前腿碰撞力曲线
(a)v=0.36 m/s;(b)v=0.48 m/s;(c)v=0.60 m/s
图6.38 脚掌无黏附材料碰撞实验
在机器人脚掌上贴上黏附材料,使机器人以一定的速度匀速靠近目标并发生碰撞,得到左前腿在不同速度下受到的碰撞力曲线如图6.39所示,其余各腿与左前腿碰撞力曲线相似。
从图6.39可以看出,机器人脚掌贴上黏附材料后与目标发生碰撞时,碰撞力有所减小,且碰撞时间有所增加。在速度v=0.36 m/s时,各腿所受到的最大碰撞力约为1.1 N,碰撞时间约为100 ms;在速度v=0.48 m/s时,各腿所受到的最大碰撞力约为2 N,碰撞时间约为80 ms;在速度v=0.60 m/s时,各腿所受到的最大碰撞力约为3 N,碰撞时间约为60 ms。从图6.39还可以看出,机器人碰撞完成后足端的三维力传感器由压力变成了拉力,通过实验视频发现,机器人与目标发生碰撞后,机器人黏附在目标表面,并未分离。因此可以得出,脚掌的黏附材料在碰撞时,能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减小碰撞力,还能提供一定的黏附力,使机器人黏附在目标表面。
图6.39 脚掌有黏附材料左前腿碰撞力曲线
(a)v=0.36 m/s;(b)v=0.48 m/s;(c)v=0.60 m/s
当机器人脚掌贴有黏附材料,使机器人平面与目标平面成一定的角度发生碰撞时,得到左前腿和右前腿在一定角度、不同速度下受到的碰撞力曲线如图6.40所示,其中左后腿与左前腿碰撞力曲线相似,右后腿与右前腿碰撞力曲线相似。
从图6.40可以看出,机器人平面与目标平面成一定角度发生碰撞时(图中的夹角约为23°),右前腿受到冲击力的时间要滞后于左前腿,滞后时间约为100 ms,通过实验视频可以发现,左前腿比右前腿先与目标发生碰撞,如图6.41所示。(www.daowen.com)
当机器人脚掌上贴有黏附材料,使机器人以一定的速度匀速靠近目标并发生碰撞,碰撞时对机器人各腿采用力反馈柔顺控制,得到左前腿在不同速度下受到的碰撞力曲线如图6.42所示,其余各腿与左前腿碰撞力曲线相似。
从图6.42中可以看出,采用力反馈柔顺控制后机器人各腿所受到的碰撞力大大减小,而碰撞时间大大增加,因此可以得出,力反馈柔顺控制是通过增加碰撞时间来减小碰撞力,从而达到缓冲的目的。
为了方便对以上各碰撞实验进行分析,得到如图6.43所示的碰撞力曲线图,以速度v=0.48 m/s左前腿受力曲线为例,其余情况各腿受力与此类似。
图6.40 一定倾斜角碰撞各腿碰撞力曲线
图6.41 一定倾斜角碰撞实验
图6.42 力反馈控制左前腿碰撞力曲线
(a)v=0.36 m/s;(b)v=0.48 m/s;(c)v=0.60 m/s
图6.43 碰撞实验力曲线分析
从图6.43中可以看出,足端脚掌上的黏附材料在碰撞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冲的作用,还能为机器人提供一定的黏附力,使机器人黏附在目标航天器表面;脚掌有黏附材料且采用力反馈柔顺控制,能通过增加碰撞时间来减小碰撞力,且效果明显。因此综上所述,使脚掌有黏附材料且采用力反馈柔顺控制,能使足端碰撞力的控制效果达到最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