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微织构沟槽间距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以无织构刀具CT和横向微织构刀具TMGS-1(与TMGL-2,TMGW-1为同一种刀具)为比较对象,设计2种不同微织构宽度的微织构刀具TMGS-2和TMGS-3,分别对切削力、切削温度、应力分布及切屑形态进行分析,各种刀具微织构几何参数如表2-5所示。
表2-5 沟槽间距微织构几何参数
2.4.3.1 不同沟槽间距对切削力的影响
对比无织构和三种不同沟槽间距刀具的切削力变化趋势,图2-22中明显看出四种刀具的主切削力Fx最大,径向力Fy次之,轴向力Fz最小。沟槽间距对切削力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于主切削力Fx和径向力Fy,虽说这三种不同沟槽间距的微织构刀具TMGS-1、TMGS-2和TMGS-3的切削力均比无织构刀具CT小,但是从TMGS-1、TMGS-2和TMGS-3变化趋势分析,其切削力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TMGS-3刀具已经增加到与无织构刀具CT相似的程度。说明随着微织构的沟槽间距逐渐增大,切削过程中与切屑接触的微沟槽数量逐渐减少,导致微织构刀具切削力增大。
图2-22 沟槽间距对切削力的影响
2.4.3.2 不同沟槽间距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沟槽间距为0.15mm和0.20mm的刀具TMGS-2和TMGS-3的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如图2-23所示。通过与沟槽间距为0.1mm刀具TMGS-1[图2-13(a)]和无织构刀具CT[图2-13(d)]对比发现,刀具TMGS-2和TMGS-3出现了高温区域,并且TMGS-3刀具的高温区域要比TMGS-2刀具的大。同样观察整个切削过程中每个切削步的刀具温度分布情况,并与无织构刀具对比,统计得出刀具TMGS-2和TMGS-3分别有64.3%和71.8%的切削步出现了高温区域。图2-24显示了四种刀具不同切削步下的最高切削温度平均值,可见刀具TMGS-1、TMGS-2和TMGS-3最高温度平均值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以上分析说明,刀具降温效果随着沟槽间距的逐渐增加而减小,趋向于无织构刀具。另外,切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二次切削现象,通过切屑与微沟槽发生作用,也将增加切削温度。
图2-23 不同沟槽间距刀具表面温度分布情况(www.daowen.com)
图2-24 不同沟槽间距刀具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2.4.3.3 不同沟槽间距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图2-25为不同沟槽间距刀具前刀面的应力云图分布情况,发现TMGS-2和TMGS-3刀具刀尖区域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其中TMGS-3刀具相对严重,与无织构刀具CT[图2-15(d)]相似。经过统计分析,在所有切削步中,TMGS-2和TMGS-3刀具的应力集中比无织构刀具CT严重的切削步分别占了67.7%、74.1%。这说明随着沟槽间距的增加,刀—屑接触面积内的承担分散刀尖应力的微沟槽减少,刀具的前刀面应力逐渐集中于刀尖。
图2-25 不同沟槽间距刀具前刀面的应力分布云图
2.4.3.4 不同沟槽宽度对切屑形态的影响
图2-26显示了不同沟槽间距刀具切削过程中的切屑形态,此种状态下的切屑,是处于同一切削步,且切屑形态放大倍数相同。从切屑的卷曲程度分析,与TMGS-1和CT刀具相比,TMGS-2和TMGS-3刀具的卷曲直径较小,切屑形状较规则,尤其是TMGS-2刀具最优。说明随着沟槽间距的增加,切屑卷曲直径的变化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当沟槽间距为0.15mm时,切屑卷曲直径最小,形态最好。
图2-26 不同沟槽间距刀具切削过程中的切屑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