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械产品清洁度工作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比国际上晚15年左右。当时,内燃机发生了许多质量问题,致使其寿命和可靠性降低。通过分析,发现其中主要的症结是零件加工过程中清洗不净,整机装配时又混进了不少杂质和尘埃,使得内燃机寿命、可靠性下降,于是开始引入了清洁度的概念。
1978年,以内燃机和汽车行业为主导,开始制定我国第一个清洁度测定方法标准,经过几年的验证,GB/T 3821—1983(现修订为GB/T 3821—2005)《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测定方法》正式颁布,随后又制定了与GB/T 3821的质量法相对应的NJ 324—1984(现修订为JB/T 9774—2005)《中小功率内燃机 清洁度限值》(该标准是用经验公式确定内燃机和总成清洁度限值的)。上述两项标准,对于提高内燃机乃至机械行业清洁度工作的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液压行业为提高液压元器件和系统的可靠性,等同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制定了《油液清洁度检测方法 显微镜计数法》和《典型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等标准草案。由于显微镜计数法与国外广泛采用的自动粒子计数器计数法相比,虽然不能自动地按粒子分布测出粒子数,却可以观察粒子的真实形状,并粗略估计粒子的成分,而且由于自动粒子计数器造价贵,标定方法复杂,因此显微镜计数法仍可作为自动粒子计数法的有效替代方法。因此液压行业的两项标准对在机械行业推广计数法起到了示范作用。1984年汽车行业吸收国内外液压、航空航天、卫生、交通、环保部门的经验,结合汽车行业的特点,制定了JB/T4072.1~5—1985(现修订为QC/T 571~575—1999)《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该标准适用于汽车零件、总成或整车清洁度的测定,把测定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如:名词、术语,测定方法,人、物和环境,抽样规则,杂质的分析方法以五个单独的标准分别列出,这样就将机械产品清洁度测定过程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由于清洁度测定方法和产品结构无关。因此,QC/T 571~575—1999还适用于汽车之外的其他机械产品。
由于用现有工艺条件和技术水平对进行清洁度质量指标的验证,其导出的经验公式不能提出先进的、适用范围广的、能和可靠性直接挂钩的限值标准,所以,今后应在取得足够数据和经验的基础上,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限值指标,同时,只抓控制清洁度的某一个环节,不能最终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对清洁度保证体系的研究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根据国外清洁度工作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当前我国开展清洁度工作应着重如下几项工作:(www.daowen.com)
1)继续加强清洁度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使人们牢固地树立起机械产品清洁度关系质量和可靠性的观念。
2)等效采用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先进国家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有关清洁度的完整的、先进的标准体系。
3)进行磨损和摩擦机理的研究,探索快速简便的测定方法。
4)探索污染物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开展提高系统清除和隔离污染物的能力,及改进产品对污染耐受度的研究。进行系统和元件最佳耐污染的优化设计和故障诊断、监视。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开展污染控制,以最终建立起清洁度的保证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