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石质文化遗产的保后监测和维护策略优化方案

石质文化遗产的保后监测和维护策略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课题中将研究大量文物,且其修复措施都由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资助,因此研究结果对基金会来说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可显示其资助的措施是否有效以及未来应对哪些保护措施给予重点资助。这项任务只有通过定期的保后监测和维护才能实现。在此意义上,我们衷心感谢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现今唯一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自然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出资机构——的资助。

石质文化遗产的保后监测和维护策略优化方案

罗尔夫·斯内特拉格(Rolf Snethlage)

尽管我们在大气污染的控制上不断取得进展,但石质文物还是一直遭受到人为的环境污染的严重影响,包括微尘、氮氧化物、臭氧和二氧化硫污染。这些污染物同时也削弱了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因此石质文物所需的保护周期,尤其是建筑立面外墙清洗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在德国,至今只有受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资助的一个课题,在慕尼黑古绘画陈列馆(Alte Pinakothek)和弗兰肯的席琳斯菲尔斯特宫(Schloss Schillingsfürst )这两个工程案例中,评估了对受环境污染损害的石质文物所实施的保护措施的可持续性。

文物若缺少保护后的评估,保护效果的衰减以及刚出现的小病害就会被忽视;长此以往,需要昂贵的大型修复措施根除病害。这些周而复始的修复工程的特点是高物耗、高成本,浪费资源。此外,缺乏保护后的评估也阻碍了有关保护措施和保护材料的经验积累,导致“文物保护修复是对上一次修复的再修复”。

很遗憾,在文物保护实践中,一如既往地可以看到周期性大修的倾向。在此过程中,建筑和文物将得到全面的整修,但是,在公共资金短缺的压力下,这种昂贵的修复方式在保养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不再适用。因此,未来对所有的保护措施都会有更严格的质量保证与可持续性的要求。

出于这些考虑,不久前,我们仿照荷兰长期以来成功实行的“文物监测”行动,在下萨克森州克洛彭堡(Cloppenburg)的博物馆村建立了一个相似的组织——“文物部”。该组织的建立也得到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的资助。

保证质量和可持续性最好的方法是研究过去实施过的保护措施,分析其如何在自然环境中随岁月变化而自证有效。出于这个原因,下列十家单位——

·萨克森、萨克森-安哈尔特文物诊断和保护研究所(IDK)

·石质文物保护研究所(IFS)

·巴伐利亚文物保护局(BLFD)

·下萨克森文物保护局(NLD)

·勃兰登堡文物保护局和州考古博物馆(BLDAM)

·北德文化遗产材料学研究中心(ZMK)

·德国矿业博物馆(DMT)

·斯图加特大学材料化验室(MPA)

·巴登-符腾堡文物保护局(LFDBW)(www.daowen.com)

·萨克森文物保护局(LFDSN)

在“石质文化遗产受人为环境污染的影响——长期监测风化和保护状况的方法和技术标准研究”(后文简称“石质文化遗产监测”)课题中联合起来,共同研究那些文献资料保存良好的文物上出现的有待处理的问题。同时,他们在选择待研究的文物案例时,注意全面地覆盖各种石材类型和不同的保护措施,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被研究的文物均匀分布在整个德国境内(图1.1.1) ,更详细的直接参与课题研究的研究所以及相关文物局的介绍请见表1.1.1。

在文物的保后评估和维护工作中,不仅仅缺少大量可供研究的工程案例,还缺少合适的检测方法、评估标准、应用范围等方面的知识。

为实现这些目标,首先对一系列检测方法进行评估,从而在研究所选文物时对如何选择那些最可靠、最可行的研究方法达成共识。决定一个检测方式是否可靠、可行最重要的标准是:根据标准检测流程,所选的研究方法必须在几十年后依然行之有效,且仍能提供可靠结果而不依赖于检测人员。

在联邦建设局的预算中,几乎没有定期维护和保后监测相关费用的资料。除个别工程案例外,也并不存在周期性大修的工程造价信息。因此,至今无法用数据证明定期检查和小修小补相对于周期性大修具有节约经费的优势。有声望的修复专家提出的必要保护措施及其费用估计等经济因素是该课题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因此,该课题(其研究结果是本书的基础)的研究目标可归纳为以下四点:①开发用于监测石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统一的、以尽可能简单的测量方法为基础的方法论;②以个案研究评估形成的广泛数据库为基础,制定常用保护剂和保护措施持久性的通用评价标准;③为文化遗产业主提供一份指南,使他们能获得既经济可行又可持续的文物维护技术方案;④比较定期维护措施与周期性大修的成本,以证明定期保后监测和小修小补的成本优势。

由于课题中将研究大量文物,且其修复措施都由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资助,因此研究结果对基金会来说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可显示其资助的措施是否有效以及未来应对哪些保护措施给予重点资助。

文物的原真性体现在文物本体,体现在其物质和精神的实体。因此,维持文物原状永远是所有保护措施的首要目标。这项任务只有通过定期的保后监测和维护才能实现。我们希望,《石质文化遗产监测技术导则》能引发巨大的反响,并为我们的艺术和文化古迹的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在此意义上,我们衷心感谢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现今唯一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自然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出资机构——的资助。

图1.1.1 所选文物在德国的分布示意

表1.1.1 参与课题的研究所

表1.1.1(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