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简介: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优化

简介: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优化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简介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近距无线通信技术是蓝牙、无线局域网802.11和红外数据传输。目前,最新的交换机能把Wi-Fi无线网络从接近100 m的通信距离扩大到约6.5 km。目前,Wi-Fi已成为最为流行的笔记本电脑技术而大受青睐。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速无线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UWB技术又被重新提出,并备受关注。与当前流行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相比,UWB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带宽极宽、发射功率小

简介: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优化

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简介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近距无线通信技术是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和红外数据传输(IrDA)。同时更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距无线技术标准,它们分别是:ZigBee、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短距通信(NFC)、WiMedia、GPS、DECT、无线1394和专用无线系统等。它们都有其立足的特点,或基于传输速度、距离、耗电量的特别需求;或着眼于功能的扩充性;或符合某些单一应用的特别需求;或建立竞争技术的差异化等。不过没有一种技术能完美到足以满足所有的需求。

1.IrDA技术

红外线数据协会(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IrDA)是致力于建立红外线无线连接的非营利组织,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的点对点数据传输协议,通信距离一般在0到1 m之间,传输速度最快可达到16 Mb/s,通信介质为波长900 nm左右的近红外线。其传输具有小角度、短距离、直线数据传输、保密性强及传输速率较高等特点,适于传输大容量的文件和多媒体数据;并且无须申请频率的使用权,成本低廉。IrDA已被全球范围内的众多厂商采用,目前主流的软硬件平台均提供对它的支持。

IrDA的不足在于它是一种视距传输,2个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对准,中间不能被其他物体阻隔,而且只适合2台设备之间的连接。IrDA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如何解决视距传输问题及提高数据传输率。

2.蓝牙技术

蓝牙系统一般由无线单元、链路控制单元、链路管理单元和蓝牙软件(协议栈)单元四个单元组成。

蓝牙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在于:Bluetooth工作在全球开放的2.4 GHz ISM频段;使用跳频频谱扩展技术,把频带分成若干个跳频信道,在一次连接中,无线电收发器按一定的码序列不断地从一个信道“跳”到另一个信道;在有效范围内可越过障碍物进行连接,没有特别的通信视角和方向要求;组网简单方便;低功耗、通信安全性好;数据传输带宽可达1 Mb/s;一台蓝牙设备可同时与其他7台蓝牙设备建立连接;支持语音传输。

Bluetooth产品涉及PC、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信息设备和A/V设备、汽车电子家用电器和工业设备领域。尤其是个人局域网应用,包括无绳电话、PDA与计算机的互联。但Bluetooth同时存在植入成本高、通信对象少、通信速率较低等问题,它的发展与普及尚需经过市场的磨炼,其自身的技术也有待于不断完善和提高。

蓝牙的典型应用有:

(1)语音/数据接入,是指将一台计算机通过安全的无线链路连接到通信设备上,完成与广域网的连接。

(2)外围设备互连,是指将各种设备通过蓝牙链路连接到主机上。(www.daowen.com)

(3)个人局域网(PAN),主要用于个人网络与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3.Wi-Fi技术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属于无线局域网的一种,通常是指符合IEEE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IEEE 802.11)。它使用的是2.4 GHz附近的频段,物理层定义了两种无线调频方式和一种红外传输方式。Wi-Fi基于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g和IEEE 802.11n。它的最大优点就是传输的有效距离很长,传输速率较高(可达11 Mb/s),与各种802.11 DSSS设备兼容。

目前,最新的交换机能把Wi-Fi无线网络从接近100 m的通信距离扩大到约6.5 km。另外,使用Wi-Fi的门槛较低。厂商只要在机场、车站、咖啡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热点”,并通过高速线路即可接入因特网。其主要特性为:速度快,可靠性高,在开放性区域通信距离可达305 m,在封闭区域通信距离为76~122 m,方便与现有的有线以太网络整合,组网结构弹性化、灵活、价格较低。

在未来,Wi-Fi最具应用潜力的是将主要应用在SOHO、家庭无线网络以及不便安装电缆的建筑物等场所。目前,Wi-Fi已成为最为流行的笔记本电脑技术而大受青睐。然而,IEEE 802.11标准的发展呈多元化趋势,其标准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厂商间的互操作性和备受关注的安全性问题。

4.RFID技术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由标签(Tag)、解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RFID将渗透到包括汽车、医药、食品、交通运输能源军工动物管理以及人事管理等各个领域。然而,由于成本、标准等问题的局限,RFID技术和应用环境还很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制造技术较为复杂,智能标签的生产成本相对过高;标准尚未统一,最大的市场尚无法启动;应用环境和解决方案还不够成熟,安全性将接受很大考验。

5.UWB技术

UWB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为军事技术在雷达等通信设备中使用。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速无线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UWB技术又被重新提出,并备受关注。UWB是利用纳秒至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在较宽的频谱上传送较低功率信号。UWB不使用载波,而是使用短的能量脉冲序列,并通过正交频分调制或直接排序将脉冲扩展到一个频率范围内。UWB可提供高速率的无线通信,保密性很强,发射功率谱密度非常低,被检测到的概率也很低,在军事通信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此外UWB通信采用调时序列,能够抗多径衰落,因此特别适合高速移动环境下使用。更重要的是,UWB通信又被称作无载波的基带通信,几乎是全数字通信系统,所需要的射频和微波器件很少,因此可以减小系统的复杂性,降低成本。

与当前流行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相比,UWB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带宽极宽、发射功率小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室内通信、高速无线LAN、家庭网络等场合才能得到充分应用。

当然,UWB技术也存在自身的弱点。主要是占用的带宽过大,可能会干扰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因此其频率许可问题一直在争论之中。另外,有学者认为,尽管UWB系统发射的平均功率很低,但由于其脉冲持续时间很短,瞬时功率峰值可能会很大,这甚至会影响到民航等许多系统的正常工作。但是学术界的种种争论并不影响UWB的开发和使用,2002年2月美国通信协会(FCC)批准了UWB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申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