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压密注浆法原理,陈愈炯教授早在1994年就作过论述[91]。时过10年,2004年他又对该法作出评价[92]。
由压密注浆法定义可知,在采用极稠浆通过钻孔强行挤向土体时,由于弱透水性土的孔隙是不进浆的工况,而是在注浆点集中地形成近似球形的浆泡,通过浆泡挤压邻近的土体,如图2.3(a)所示。使土体压密并提高其应力。两者都能导致触探阻力或标准贯入击数增加。
一旦形成浆泡,其半径r随着注浆压力pg而增大,其间的定性关系如图2.3(b)中的曲线Ⅰ所示。当浆泡的水平投影面积与注浆压力之乘积(即上抬力)足以将上覆土层抬起时,注浆压力不再升高,应停止注浆。对于给定的上覆土层厚度而言,导致上抬所需之注浆压力与浆泡半径或水平投影面积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3(b)中曲线Ⅱ所示。上覆土层愈厚,则线Ⅱ愈向上移。曲线Ⅰ和Ⅱ的交点a所对应的压力pa就是该注浆点的上抬压力。它随上覆土层的厚度和地基土刚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地基土的刚度又与土类、密实度、含水量以及注浆速率有关。人们尚无法(即使是粗略地)估算出pa值,只有在观测到地面开始上抬时的注浆压力时,才知道确切的上抬压力值。
(www.daowen.com)
图2.3 压密注浆的加固作用和应力分析
(a)压密注浆的加固作用;(b)压密注浆的应力分析
现场观测发现,紧靠浆泡处的土的密度并不增加,但离浆泡0.3~1.8m处有挤密作用,在此范围内,距浆泡愈远,则挤密愈少。如果土体为非饱和的,则挤密较为明显。在饱和土中,浆泡先引起超孔隙压力,待孔隙压力消散后土的密度才会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还应控制注浆速率,才能防止因孔隙压力提高而引起的土体变形和失稳。此外,压密注浆中的浆液总是挤向不均一地基中的薄弱土区,从而使土体的变形性质均一化。这也是压密注浆的另一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