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是否理解产品的操作方式,是产品与用户之间信息交流成败的关键。一般认为,示能性、约束、反馈和合理的匹配符合用户的认知思维,是促使产品在工作过程中变得易于理解,提高用户与产品交互性的有效方法,是产品语义设计的主要原则。
(1)示能性
示能性(Affordances)一词是由知觉心理学家吉布森(Gibson)创造的,用来描述一位行动者(一个人或者动物)和外界相互作用时的行为属性。在产品设计中,示能性定义了用户、产品和行为(Action)之间的三边关系,即产品具有一种潜质和特性,用户在不需要付出任何记忆、推理、联想和进一步解释等认知努力的情况下就能直接从产品的物理属性中感知产品的正确使用方式。例如,一张普通的椅子,只要提供一个稳定的结构、适当大小和高度的表面,用户不需要任何认知过程就能直接感知“正确就座”的方式。但复杂的产品要具备完美的示能性,将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工业设计面临的挑战和努力的方向。
(2)约束
约束(Constrains)主要是通过物理结构、逻辑和语义等方面的设计,限制用户的错误操作,促使用户只有采取正确的交互方式,才能使用产品。显然,示能性是让用户很容易感知到正确的使用方式,而约束的思路则相反,当技术产品不能提供很好的示能性显示正确的操作时,可以尝试通过限制性设计减少用户的错误操作。在工业设计中,物理结构约束和语义约束是通常采用的限制性方法。通过对产品物理结构的特征设计,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定可能的用户操作行为,是物理结构约束通常采用的方法。通过语义特征的设计,采用用户熟知的颜色、材料、形状、凸凹关系和位置的组合来表示不同的操作行为,使用户能够清晰地认知产品的操作方式,并限制用户可能采取的不当操作,是语义约束通常采用的方法。(www.daowen.com)
(3)反馈
正确明晰的反馈(feedback)和示能性有很大的关联,产品在用户操作的过程中,应能通过各种感官途径(主要有视觉、听觉和触觉)反馈正确的信息,让用户明确操作行为是否已经完成,操作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和状态等,使人与产品符号的交互可理解、高效化。例如,开启咖啡壶的按钮后,咖啡壶应该有一个“滴答”声或闪烁的指示灯来提醒用户,告诉用户明确的信息:产品已开启工作;而工作完成后,也要通过“滴答”声或闪烁的指示灯来提醒用户:咖啡已经煮好了。为了使产品与用户交互顺畅,很多产品在工作中都应该给出明确的反馈信息,以免用户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等待中。例如出门后总是担心门是否锁好了,煤气是否关了,因为这些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都没有给用户提供明确的反馈信息,导致用户记忆不深。
(4)匹配
恰当的匹配(Mapping)主要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在工业设计中主要指控制部件、控制操作及其所产生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控制部件与操作结果之间应建立一种自然的、符合用户认知经验和逻辑习惯的匹配关系,只有这样,用户才能正确、高效地操作,并且减少出错。比如当两个按钮控制煤气灶的两个火炉时,位于左边的按钮应该控制位于左边的火炉,位于右边的按钮就应该控制右边的火炉;如果火炉排列的位置关系与按钮排列的位置关系不对应,匹配关系就会混乱,就会影响用户的操作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