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定、转子极对数相等时才能产生平均电磁转矩。对于绕组式感应电动机在改变定子绕组接法并改变极数时,必须同时改变转子绕组的接法以保持定、转子极数相等,这使得变极接线控制显得复杂。而笼型感应电动机当定子极数变化时,其转子技术能自动跟随保持相等。所以,变极调速一般用于鼠笼型感应电动机。
3.2.3.1 变极调速的原理
变极调速的基本原理是:在定子频率一定时,改变定子的极对数即可改变同步转速,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
如图3.13所示,电动机的定子每项绕组都由两个完全对称的“半相绕组”所组成。以A相为例,它是由“半相绕组”a1x1和“半相绕组”a2x2组成的。
当两个“半相绕组”串联时,如图3.13(a)所示,形成的是一个2p=4极磁场,如图3.13(b)所示,如果将这两个“半相绕组”并联,如图3.13(c)所示,所形成的是一个2p=2极磁场,如图3.13(d)所示。
图3.13 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变极时半相绕组的接法
比较图3.13(b)和(d)可知单绕组倍极比的变极原理:只要将两个“半相绕组”顺串,即两个“半相绕组”中的任何一个“半相绕组”的电流反向,极对数就增加了一倍。当将两个“半相绕组”反并时,极对数就减少了一半。
为达到非倍极比的变极目的,如4/6极等,也可以用改变绕组接法;如果所需的变极技术相差很大,如6/24极,这时如用一套绕组来实现变极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在定子上安装两套绕组,一套绕组是2p=6而另一套为2p=24极。使用时根据速度要求选中一套绕组而让另一套开路;如果定子上有两套绕组,而且每套绕组又都可以变极,那么就可以实现更多的变极方案。
3.2.3.2 两种常用的变极调速方案
1.变极的原理接线
如图3.14(a)、(c)所示的两种接法,每相的两个“半相绕组”是顺串的,因而是倍极数,设为2p=4极。当图3.14(a)所示的接法改为图3.14(b)所示的接法(称为Y→双Y变极)或将图3.14(c)所示的接法改为图3.14(d)所示的接法(称为△→双Y变极)时,都使每相的两个“半相绕组”变成反并联,极数减半,变成2p=2极。反之亦然。显然,这两种变极方案的三相绕组只需6个引出端点,所以接线最简单,控制最方便。
变极接线时必须要注意:首先,变极时,如图3.14所示,为了使变极前后三相基波磁动势在空间仍然互差120°,保持对称;A、C相绕组是a1x1和c1z1中的电流反向而B相绕组是b2y2中电流反向。其次,为了保证变极前后电动机的转向不变,变极时必须同时改变外施电源的相序。假设p=1时A相绕组轴线A的位置为0°,B为120°,C为240°,设此时旋转磁场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p=2时,A仍为0°,而B为120°×2=480°(相当于120°)。如果外施电源相序不变的话,则变极后旋转磁场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电动机反转。
图3.14 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的两种常用的变极方案
2.变极调速的机械特性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最大转矩Tm、临界转差率Sm及其转矩TQ分别为(www.daowen.com)
对于Y⇌双Y变极方案,变极前后相电压不变。极对数,即同步转速n1⇌n'1=2n1;假设变极前后的两个“半相绕组”的定、转子漏阻抗不变,则有。将这些关系代入上式可得:。由此可以定性地画出Y⇌双Y变极的机械特性。如图3.15所示。
图3.15 Y⇌双Y变极调速的机械特性
对于△⇌双Y变极方案,变极前后相电压U1=;极对数为(使n1⇌n'1=。将这些关系式代入上述的三个式子可得:SmΔ=Smyy,TmΔ。由此可以定性地画出△⇌双Y变极调速时的机械特性。如图3.16所示。
图3.16 Y⇌双Y变极调速机械特性
3.变极调速时的允许输出
感应电动机调速时的允许输出也是指在整个调速过程中,在保持定、转子绕组每个线圈中电流为额定值的条件下,该机所允许输出的功率与转矩的限制值。为了简化起见,假设变极前后的效率与功率因素不变,即η=η'且cosφ1=cosφ'1,变极前后的输出功率或转矩的关系分别为
对Y⇌双Y变极方案,由于而定子所允许的相电流为I1=I1N,I'1=2I1N,则由上式可得
由此可知,对于Y⇌双Y变极调速,如果保持变极前后电源电压即每个线圈中电流不变,则其输出转矩不变,所以是一种较适合于恒转矩负载调速方式,但是这时必须注意变极前后过载能力的变化。
对于△⇌双Y变极方案,由于而而I'1=2I1N,则
由此可知,对于△⇌双Y变极调速,如果保持变极前后电源电压及每个线圈中的电流不变,则其输出功率基本不变,所以这是一种近似恒功率调速方式。
变极调速简单可靠,成本低,效率高,机械特性硬,既可适用于恒转矩调速也可适用于恒功率调速。但是,它是一种有机调速而且只能是有限的几档速度,因而适用于对调速要求不高且不需要平滑调速的场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