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中规定了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胆碱、牛磺酸等可选择性成分含量、卫生指标、污染物和毒素限量、非法添加物等。
全营养配方食品必需添加的营养成分检测项目如表5-1和表5-2所示。
表5-1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检验项目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①在产品中选择添加或标签中标示含有一种或多种成分含量时,应检测该项目。
②仅限于粉状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③不适用于添加活性菌种(好氧或兼性厌氧益生菌)的产品。
④仅限于液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⑤适用于含有大豆成分的产品。
表5-2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检验项目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①在产品中选择添加或标签中标示含有一种或多种成分含量时,应检测该项目。
②仅限于1~10岁人群的产品。
③不适用于添加蔬菜和水果的产品。
④仅适用于乳基产品(不含豆类成分)。
⑤黄曲霉毒素M1仅适用于以乳类及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黄曲霉毒素B1仅适用于以豆类及大豆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
⑥不适用于添加活性菌种(好氧和兼性厌氧益生菌)的产品,仅适用于1~10岁人群的产品。
⑦仅限于固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www.daowen.com)
⑧仅限于液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⑨ 以固态产品计。
1.脂溶性维生素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根据GB 5413.9—2010进行。检测过程中由于维生素A、维生素E十分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因此整个过程需要避光操作,而且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的标准储备液均须-10℃以下避光储存,用前要进行校正,以保证确定的浓度。另外,在维生素A的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维生素A各种异构体的检测,其检测方法还很不成熟。首先缺乏各种异构体的标准样,其次样品中各种异构体含量很低而且相互转化很快,很难准确测定含量。因此现实中测定样品中总的维生素含量,但会忽略了各种异构体的生物活性,这是需要提升的关键技术。
以GB 5413.10—2010为依据检测维生素K1。检测过程中由于食品中含有淀粉和脂肪等其他干扰成分,会影响检测结果,因此样品需要在检测前进行酶水解处理,用脂肪酶降解试样中的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淀粉酶降解样品中的淀粉,以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和维生素A、维生素E类似,整个过程需避光操作,而且标准溶液配制后需要对其进行校正。
2.水溶性维生素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是易溶于水,在生物体中一般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这类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泛酸、生物素、胆碱和维生素C。
以GB 5009.84—2016为依据检测维生素B1。检测方法有两种,第一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过程中需注意,试液提取和衍生化时要避免强光直射,衍生物要在稳定时间内及时检测,避免结果的偏差;对于一些个别样品,提取液直接衍生后测定时,维生素B1的回收率偏低,可以采用人造沸石净化提取液再衍生的方法,使得维生素B1的回收率满足要求。第二法是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过程中有些样品中含杂质过多,可经过离子交换剂处理,使硫胺素与杂质分离,然后以所得溶液用于测定。以GB 5009.85—2016为依据检测维生素B2。第一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二法为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过程需注意避光。以GB 5009.154—2016为依据检测维生素B6,第一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添加了维生素B6的食品测定,检测过程中由于维生素B6不稳定,需要避免强光直射,标准储备液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浓度的校正。第二法为微生物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此检测方法需要避光,且检测周期较长。以GB 5413.14—2010标准为依据检测维生素B12。利用莱士曼乳酸杆菌对维生素B12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定量测定出试样中维生素B12的含量。
以GB 5009.89—2016标准为依据检测烟酸(烟酰胺)。本标准第一法为微生物法,适用于各类食品包括以天然食品为基质的强化食品中烟酸和烟酰胺总量的测定,烟酸是植物乳杆菌(ATCC 8014)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素,在一定控制条件下,利用植物乳杆菌对烟酸和烟酰胺的特异性对含量进行测定。第二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强化食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操作过程中必要时,试样测定液需用水进行适当的稀释,使试样测定液中烟酸和烟酰胺浓度在1~20μg/mL范围内。标准储备液配制完以后,需要进行浓度校正。
以GB 5413.18—2010为依据检测总维生素C含量。对于含有淀粉干扰性成分的样品要先进行适当的酶解处理。维生素C易被氧化,且见光易分解,操作过程以避光为佳。
水溶性维生素检测过程中若采用微生物方法检测时,会存在污染菌干扰检测结果。因此需要对检测器皿等进行严格的清洗和灭菌,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各项培养基pH是否合格会影响菌种的生长,进而影响检测结果,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使用一些商品化合成培养基,效果良好且稳定。由于前处理需要对菌种进行培养,无法避免的会导致其检测周期较长。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时,需要注意一些维生素本身易氧化,见光易分解的特性,从而避光操作减少实验误差,并且针对标准储备液要经常进行浓度校正。
3.矿物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钾、钠是容易污染的元素,前处理过程、实验试剂及容器是其在实验中主要的污染来源。故在测定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质控措施,可使用塑料制品或聚四氟乙烯器皿,如果用玻璃制品,必须泡酸后用超纯水反复冲洗干净;尽量使用高纯度的酸,必要时可用酸蒸馏器纯化酸;标准品使用基准试剂或有证标准物质,低浓度标准应现用现配,样品稀释液储存时间不宜过长;测定样品特别是钾钠含量高的样品时,最好用稀酸和超纯水分两步喷洗进样针后再进下一个样液;干法消解时使用石英坩埚,消解过程尽量保持在封闭状态等,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因此,当样品中钠、钾含量较低(<0.1g/kg)时,可采用灵敏度较高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既能提高测定的稳定性,也能避免因稀释倍数过大而造成干扰;当样品中钠、钾含量较高(>0.1g/kg)时,则可以选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可降低上机溶液的稀释倍数,以减少稀释过程带来的影响。
由于锌元素的特性决定,在测量前要对环境、水、试剂进行空白试验,选择合适的条件,在测量时,要考虑多种情况,根据锌的含量和样品成分决定测量的方法,才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二硫腙比色法干扰元素太多,分离效果不甚令人满意,在二硫腙比色法中还要使用氰化物,因此也不常用。
在食品中磷的检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当样品中砷含量>2mg/L时,会对磷的检测造成干扰,此时可用硫代硫酸钠去除。硫化物含量>2mg/L有干扰,在酸性条件下通氮气可去除。六价镉>50mg/L有干扰,用亚硫酸钠去除。亚硝酸盐>1mg/L时有干扰,用氧化消解或加氨磺酸均可以去除。当铁的浓度达到20mg/L时,会使检测结果偏低5%;当铜的浓度小于10mg/L不干扰;氟化物小于70mg/L是允许的。
气相色谱法测定碘的前处理对结果影响较大,沉淀过程中所采用的试剂质量基本上不影响沉淀效果,但是不同的样品会由于样品本身的特性,在采用的不同沉淀剂浓度时导致过滤时间不同,而这些并不影响测定结果。衍生过程丁酮和硫酸的加入量与衍生时间对测定结果影响显著,影响差别分别是丁酮、衍生时间和硫酸。硫酸在测定中起到将样品中的碘离子化的作用,因此,它的重要性比衍生时间更重要。双氧水的加入量对测定结果有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相比于不加双氧水,添加双氧水可以使测定结果的平行性较好。当硫酸的加入量较高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但硫酸加入量较高时导致后面水洗较为困难,因此加入量不宜过高。
硒含量的测定容易受到特医食品中同时存在的铁、钙、镁、钠、钾等其他离子的干扰。为避免这些共存离子的干扰,可以通过增加三价铁离子含量的方法与这些离子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但是需要根据国家标准规定进行添加,以免起到反作用。
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对于1~10岁人群,可选择性成分指标有11项(见表5-3);对于10岁以上人群,少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四烯酸两项指标,共9项指标。
表5-3 可选择性成分指标
注:∗总脂肪酸指C4~C24脂肪酸的总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